首页 > 考研备考> 华南师范大学2024考研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华南师范大学2024考研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作者: 酷啦 2023-12-06 15:40:42 考研备考 6389次

华南师范大学2024考研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已公布,具体内容请查看正文。

(↑点击快速查询2024考研大纲/院校自命题考试大纲↑)

院所代码 院所名称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
001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7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本科目重点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命题、主要思想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重要观点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能否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现实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辨能力;其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思维方法的内容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001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801 西方哲学史 前苏格拉底哲学,希腊主流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晚期希腊哲学,教父哲学,经院哲学,近代理性主义哲学,近代经验论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意志哲学。
001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331 社会工作原理 1、社会工作概述,包括社会工作涵义、发展历程、要素、主要领域;2、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4、社会工作主要理论及应用;5、个案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主要模式、各阶段要求、技巧与个案管理;6、小组工作方法,包括小组工作类型及特点、主要模式、各阶段要求、工作技巧;7、社区工作方法,包括社区工作特点及目标、主要模式、各阶段要求、技巧;8、社会工作行政,包括社会服务计划、社会服务机构类型与运作、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与人力资源管理、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与筹资管理、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与公共关系管理、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构成与运作及特点;9、社会工作督导,包括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对象、内容、方法与原则;10、社会工作研究,包括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方法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主要方法、资料整理与分析、研究报告撰写。
001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437 社会工作实务 1、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2、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与结案;3、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4、老年社会工作;5、妇女社会工作;6、残疾人社会工作;7、矫正社会工作;8、家庭社会工作;9、社区社会工作,等等。
00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619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的典范(范式变迁)、公共管理的经典与前沿理论、公共组织、公共领导、第三部门管理、公共政策、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伦理与责任、治理与政府治理改革、政府间关系、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数字(技术)治理。
00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703 政治学原理 1.政治学学科体系架构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著作与前沿理论;
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运用;
4.运用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中国政治与社会的新现象、新问题与最新动向。
00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804 中国政府与政治 1.现代中国政治史与政治学史;
2.中国国家结构与国家能力的历史形成及基本特征;
3.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运转方式与效果;
4.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政府应对机制与策略;
5.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00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832 教育学(自命题) 主要考察: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学校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
00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84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1.社会科学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2.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4.掌握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类别与资料处理方式;
5.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研究问题与选题标准;
6.研究设计的相关内容;
7.测量与操作化;
8.设计规范的社会调查问卷并开展较复杂的随机抽样调查;
9.撰写规范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方法;
10.社会科学的前沿研究方法等。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802 经济学原理 http://em.scnu.edu.cn/a/20230913/9707.html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8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827 管理学原理 http://em.scnu.edu.cn/a/20230913/9707.html [1]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十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620 信息管理与信息分析 http://em.scnu.edu.cn/a/20230913/9707.html [1] 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2] 沙勇忠、牛春华.信息分析(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829 信息组织与检索 http://em.scnu.edu.cn/a/20230913/9707.html [1] 周宁等主编.《信息组织》(第4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7;
[2] 黄如花主编.《信息检索》(第3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431 金融学综合 http://em.scnu.edu.cn/a/20230913/9707.html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十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2]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3]王化成、刘俊彦、荆新. 《财务管理学》(第九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434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http://em.scnu.edu.cn/a/20230913/9707.html [1]李坤望、张兵.《国际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2]黎孝先、石玉川、王健.《国际贸易实务》(第七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3]张海东.《国际商务管理》(第6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年2月.
[4]王晓东.《国际市场营销》(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年6月.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使用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大纲 暂不指定参考书目
004 法学院 712 法学综合基础一(法理学) 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及其中国化、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法的概念、法的特征与本质,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法的要素、法律体系、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程序、法的历史、法的继承和移植、全球化与法律发展、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职业、法律方法、法的价值、法与民主政治、法与经济、法与文化、法与科技、法与社会、法与生态、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
004 法学院 833 法学综合基础二(刑法总论、民法) 刑法解释、刑法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犯罪构成的基本内容;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一罪与数罪;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刑罚的体系与种类;量刑;刑罚执行与消灭等。
民法典的价值理念、体系构架、制度要点与立法技术;民法的性质与原则,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法律行为制度,诉讼时效制度;物权法一般原理,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债权法一般原理,合同自由,违约责任,有名合同;侵权法一般原理,损害赔偿,共同侵权,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人格权与身份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
005 教育科学学院 333 教育综合 详见pdf文件
005 教育科学学院 900 教育管理学 一、学校组织与管理概述
(一)学校组织与管理的界定
1.教育组织与学校组织的概念
2.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的概念
3.管理及学校管理相关概念辨析
(二)学校组织与管理的演变
1.古代学校组织及其管理特点
2.现代学校组织兴起及其特点
3.我国学校组织体系及其管理
(三)学校组织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1.学校组织理论的演进
2.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3.学校管理学的对象与属性

二、学校组织与管理体系
(一)学校管理组织体系
1.学校领导与决策体系
2.学校中层管理职能分工
3.学校基层管理组织的作用
(二)国外学校组织与管理
1.美国中小学的组织与管理
2.英国中小学的组织与管理
3.日本中小学的组织与管理
4.法国中小学的组织与管理
5.四国学校组织与管理比较
(三)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改革
1.学校领导体制及其完善
2.教职工任用制度及其改革
3.薪酬制度与绩效工资改革
(四)学校基层组织管理变革
1.学校基层组织管理概述
2.学校基层管理组织与年级组变革
3.年级组变革的基本策略

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
1.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
2.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3.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
(二)教师资源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素质
2.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三)教师的保健与激励理论
(四)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研究
1.中小学教研组的历史与现状
2.中小学教研组生存困难和发展对策

四、学校德育组织与管理
(一)学校德育管理概述
1.学校德育管理及其实体化
2.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
3.学校德育管理的时代挑战和发展趋势
(二)学校德育组织体系与运行
1.学校德育组织体系
2.学校德育组织的运行环节
3.学校德育组织的运行方式
(三)学校德育管理规范
1.管理规范及其德育意义
2.学生管理规范
3.德育管理中学生的自主性
(四)班级德育管理
1.班级及其德育功能
2.班级德育管理的运作
3.班级德育管理改革

五、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
(一)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
1.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概念
2.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层次
3.课程与教学管理的领域
(二)课程与教学规划管理
1.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规划管理
2.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管理
3.课程与教学规划管理民主化
(三)课程与教学实施管理
1.教师培训管理
2.教学活动管理
3.课程与教学实施管理弹性化
(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管理
1.评价对象的管理
2.评价主体的管理
3.评价方法的管理
4.课程与教学评价管理学本化

六、学校教研与科研管理
(一)学校教研与科研管理概述
1.学校教研与科研的概念和理念
2.学校教研与科研管理的共性要素和内容
(二)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
2.教研组建设
3.学校教研管理的基本环节
(三)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2.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
3.学校课题研究管理

七、学校财务与后勤管理
(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1.教育经费来源构成
2.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二)学校财务管理体制
1.学校财务管理含义及特点
2.学校财务管理的任务
3.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
4.学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三)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
1.学校后勤管理含义及特点
2.走向社会的学校后勤管理
3.学校后勤社会化内容与运作
4.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模式

八、学校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一)公共关系的历史渊源
1.西方公共关系的演变
2.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
(二)学校公共关系
1.学校公共关系定义
2.学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3.开展学校公共关系的意义
(三)学校公共关系职能与流程
1.学校公共关系基本职能
2.学校公共关系工作流程
(四)学校危机管理与人员素养
1.学校危机类型与管理
2.学校公共关系人员素质要求

九、学校品牌创建与管理
(一)品牌的含义及概念辨析
(二)学校品牌的含义与特性
1.学校品牌的多维透视
2.学校品牌的教育特性
(三)学校品牌创建与管理
1.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
2.学校品牌的形象识别
3.学校品牌的传播推广
4.学校品牌的维护创新

十、学校组织变革与领导
(一)学校组织变革概述
1.学校组织变革的内涵
2.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因与内容
3.学校组织变革的特征、类型及范式
4.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策略
5.中美学校组织变革趋势
(二)领导概念与领导理论
1.领导的概念
2.领导理论
(三)学校领导艺术
005 教育科学学院 914 小学教育学原理 一、小学教育源流
(一)小学教育的产生
1.教育的起源
2.学校教育的出现
3.小学教育的萌芽
(二)小学教育的发展
1.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
2.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教育的走向
1.走向学习共同体
2.创建理想的小学

二、小学教育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
1.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
2.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
(二)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
1.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
2.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
(三)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
1.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
2.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三、小学学生
(一)小学生概述
1.小学生的概念
2.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
(二)小学生的基本特征
1.小学生的入学特征
2.小学生的发展特征
3.了解小学生特征的有效策略
(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学习习惯的概念
2.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
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4.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四、小学教师
(一)小学教师概述
1.小学教师的概念
2.小学教师的历史沿革
3.小学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小学教师的主要专业素养
1.专业愿景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三)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1.不断学习
2.开展研究
3.坚持写作

五、小学教育目标
(一)小学教育目标概述
1.小学教育目标的含义
2.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
3.小学教育目标的功能
(二)小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
(三)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1.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整合
2.理想目标对现实困境的超越
3.外在目标到内在理念的转化

六、小学教育内容
(一)小学教育内容概述
1.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
2.小学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
(二)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
2.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的分野
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对峙
4.实用内容与虚用内容的分歧
5.当前小学教育内容的基本取向
(三)小学教育内容的研制策略
1.教材内容处理策略
2.班级活动内容规划策略
3.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策略

七、小学教育环境
(一)小学教育环境概述
1.教育环境的概念
2.教育环境的类型
(二)小学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2.教师文化
3.校园文化
(三)小学学习环境
1.学习环境的概念
2.学习环境的空间利用
3.学习环境的物理与心理因素

八、小学教育活动
(一)小学教育活动概述
1.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2.小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二)小学教育活动组成
1.体育活动
2.德育活动
3.智育活动
4.教育活动的综合性
(三)小学教育活动结构
1.课程与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
3.课外活动
4.管理与领导

九、小学教育评价
(一)小学教育评价概述
1.小学教育评价的概念
2.小学教育评价的功能
(二)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要素
1.评价对象
2.评价主体
3.评价方法
(三)小学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1.价值取向的根本革新
2.具体实施的不断创新
005 教育科学学院 919 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1.学前教育的功能
2.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2.社会历史文化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3.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当代学前教育理论
1.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2.情感教育理论
3.认知发展教育理论
4.社会互动理论
5.适宜发展理论

四、学前教育课程
1.学前教育课程的构成要素
2.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原理
3.学前教育课程规划与管理
4.常见学前教育课程方案比较
5.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五、三岁前学前儿童的保育与教育
1.三岁前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的特点
2.三岁前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六、幼儿生活保育中的教育
1.幼儿生活的在教育中的价值
2.幼儿生活教育的特点
3.幼儿生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七、游戏与幼儿发展
1.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2.“游戏精神”与幼儿发展
3.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4.幼儿自主游戏的教育要求

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互动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2.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3.幼儿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幼儿园的社区资源利用与社区生活参与

九、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与纠正
2.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做法

十、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1.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
2.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3.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新发展
005 教育科学学院 932 特殊教育学 一、特殊教育学的基本概况
(一)特殊教育的概念
1.中国《特殊教育辞典》中的概念
2.美国特殊教育法中的概念
(二)特殊教育历史发展
1.近代-1949年的发展
2.1949年-1978年的发展
3.1978年以后的发展
(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
1.特殊教育对象越来越丰富
2.特殊教育安置越来越多元
3.特殊教育体系越来越健全
4.课程理论模式越来越生态
5.特教学校功能越来越多样
6.评估与教学联系越来越紧密
7.辅助科技与信息化越来越明显
8.学科整合越来越突出

二、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一)我国大陆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1.特殊教育立法进程
2.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1.特殊教育立法进程
2.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简介
(三)美国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1.特殊教育立法进程
2.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简介

三、特殊教育的对象
(一)感官肢体障碍儿童
1.听障儿童
2.视障儿童
3.肢体障碍儿童
(二)发展性障碍儿童
1.智障儿童
2.孤独症儿童
3.学习障碍儿童
4.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5.语言障碍儿童
(三)超常儿童
(四)其他儿童

四、特殊教育的体系与模式
(一)特殊教育的体系
1.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
2.特殊儿童的基础教育
3.残疾青年的高等教育
(二)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模式
1.家庭教育模式
2.训练中心模式
3.综合训练模式
4.医疗康复模式
(三)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的模式
1.资源教室模式
2.特殊教育班模式
3.特殊学校模式
4.全纳教育模式

五、特殊教育的评估
(一)特殊教育评估的目的和类型
1.特殊教育评估的目的
2.特殊教育评估的类型
(二)特殊教育的评估方法
1.标准化测验评估
2.动态评估
3.课程本位评估
4.功能性评估
5.生态评估

六、特殊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一)特殊教育的课程
1.课程体系
2.课程内容
3.课程实施
4.课程评价
(二)特殊教育的教学
1.工作分析法
2.直接教学法
3.概念教学法
4.学习策略教学法
5.差异化教学
6.班级管理
7.行为支持
8.示范教学
9.辅助教学
10.合作教学
11.分组教学

七、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
1.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涵
2.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
(二)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1.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的内涵
2.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的实施
(三)个别化转衔服务计划
1.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的内涵
2.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的实施

八、特殊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特殊教育研究概述
1.特殊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
2.适合特殊教育研究的方法
3.特殊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二)特殊教育常见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实验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观察研究法
5.行动研究法
6.单一被试研究法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913 现代教育技术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研究对象与范畴
2.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前沿
3. 教学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4. 信息化教育环境与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5. 教育技术常用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技术
6.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各种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理论、方法
7. 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8. 国家最新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与大型项目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1.报刊、电视、视频等媒介新闻编辑与传播的理论与实务
2.全媒体环境下视听节目策划、编制与视觉传播
3.智能媒体传播的理论与应用
4.新媒体传播的理论与实务
5.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经营管理
6.互联网时代公民的媒介素养
7.全媒体环境下传播伦理与法规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新闻传播概念、内涵及其理论
2.品牌传播概念、内涵及其理论
3.信息传播概念、理念及其发展趋势
4.数据新闻、计算传播学概念及其运用
5.视听传播技术、内容生产、形态、渠道及其创新
6.新媒体传播形态、特征、环境及其变迁与创新
7.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业态与生产、传播及转型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610 新闻传播理论 一、新闻传播理论基础:
1. 新闻价值
2. 新闻专业主义
3. 新闻伦理规范及失范行为治理
4. 传播学发展历程与主要理论范式
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6. 精神交往理论
7. 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
8. 符号与意义交流
9. 媒介规范理论及其认识
10. 媒介效果与受众研究及其基本范式
二、新闻传播理论前沿:
1. 新媒体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2. 新媒体与国家治理
3. 新媒体与新闻传播行业
4. 新媒体与人际、组织沟通
5. 新媒体与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
6. 新媒体与健康传播、科技传播
7. 新媒体与舆论
8. 新媒体与社会变迁
9. 新媒体素养教育
10.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与创新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810 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传播实务:
1.新闻学、传播学相关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意义变化
2.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业务的创新发展
3.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视听传播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与手段等
4.视听节目的策划、编导与制作
5.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事件及其影响
6.互联网时代公民的媒介素养及舆情应对
7.新闻报道及评论的采制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625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3.程序设计与算法的基础知识与应用,以C语言为例
4.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以SQL Sever数据库为例
5.计算机教育应用现状与新进展
6.计算机教育应用案例分析与启示,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例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806 教育技术学基础 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内涵、特点
2.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理论与方法
3.教学设计的内涵、原理和方法
4.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5.数字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6.信息化教学环境设计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7.学习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8.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9.跨学科学习的理论、模式与方法
10.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原理及方法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335 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综合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和知识面,以及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包括大学本科毕业生应知会知的知识,文字规范、语法、修辞等;能够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且能做到文通字顺,主题明确。
006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441 出版专业基础 考察或测试考生综合掌握并运用出版知识的能力,为自己感兴趣或市场需求旺盛的文化出版物制作设计一份可行的营销方案,或为一件文化出版物文撰写一份选题报告或策划书,或为一部图书撰写书评。
007 体育科学学院 706 体育概论与运动生理学 (一)1.体育概念与体育本质;2.体育功能与体育目的;3.体育过程与体育手段;4.体育文化与体育科学;5.体育管理与体育制度。 (二)1.运动时的能量代谢;2.肌肉活动;3.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4.运动与内分泌;5.血液;6.呼吸;7.血液循环;8.免疫与运动;9.肌肉力量;10.有氧工作能力;11.速度和无氧耐力;12.平衡、灵敏与柔韧;13.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4.运动技能学习;15.肥胖与体重控制;16.体适能与运动处方;17.年龄性别与运动。
007 体育科学学院 346 体育综合 (一)学校体育学 1.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2.学校体育课程;3.学校体育教学;4.学校体育课外活动;5.学校体育政策法规;6.学校体育管理。 (二)1.运动生理学 1.运动时的能量代谢;2.肌肉活动;3.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4.运动与内分泌;5.血液;6.呼吸;7.血液循环;8.免疫与运动;9.肌肉力量;10.有氧工作能力;11.速度和无氧耐力;12.平衡、灵敏与柔韧;13.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4.运动技能学习;15.肥胖与体重控制;16.体适能与运动处方;17.年龄性别与运动。(三)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概念及内容;2.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3.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4.运动员选材;5.运动训练的原理和原则;6.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7.运动训练的内容与训练;8.运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9.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008 文学院 614 美学原理 中西美学史中美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线索,美学基本原理中的主要的问题、范畴、规律、概念,现当代艺术鉴赏与审美文化批判,美学研究的当代问题。
008 文学院 708 古代汉语 综合测试考生在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五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实践能力。
008 文学院 715 中国文学史(含古代、现代、当代) 中国文学从先秦至当代发展进程中所包含的作家作品、各种文体、文学思潮、创作流派,及与此相关的重要文学史现象和文学变革趋势及发展规律。
008 文学院 808 现代汉语 综合考查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测试考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考试范围包括:现代汉语概况、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五个部分。
008 文学院 839 文学理论 主要考核文学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有关内容,综合测试学生关于文学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影响文学创作与实践相关因素的分析、理解和把握能力。
008 文学院 90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考试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教学评价以及分析教例、撰写教案的基本能力。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211 翻译硕士英语 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词汇量、英语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水平。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242 法语(自) 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基本的语法现象、掌握基础动词的常用时态变位、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及法-汉、汉-法互译能力。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245 韩语(自) 重点考查考生对常用韩语词汇和语法、韩国文化的掌握情况,以及简单的汉-韩、韩-汉翻译及写作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357 英语翻译基础 重点考查考生的术语、缩略语、专有名词翻译能力以及英汉语篇互译能力。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重点考查考生的汉语写作能力以及对中外文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等知识的了解程度。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709 英语写作与翻译 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英汉词语及篇章的互译能力。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713 俄语写作与翻译 重点考查考生对俄、汉两种语言的驾御能力,运用相关翻译理论、技巧进行互译的能力以及论述性长文的俄语写作能力。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714 日语写作与翻译 重点考查考生对长句、复句、短文进行日汉互译的能力以及论述性长文的日语写作能力。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850 英语专业知识 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英语国家文化概况的掌握情况等。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907 英语教学专业基础 重点考查考生对语言学概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923 基础俄语 按照全国俄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考查考生对词汇、语法、修辞、句法及文学等掌握情况,以及对俄语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00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924 基础日语 重点考查考生对全国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程度的日语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对日语论述性长文的读解能力,以及对日语语言学、文学、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
010 音乐学院 611 中外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部分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一、古希腊音乐
(一)古希腊音乐状况
1.史诗、颂歌和抒情诗
2.竞技比赛中的音乐和古希腊悲剧
3.音乐生活的变化和律学、伦理学的发展
(二)音乐理论
1.和谐学与伦理学
2.音体系
二、古罗马音乐
(一) 罗马帝国的音乐
(二) 早期基督教音乐
(二) 早期基督教音乐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三、中世纪前期的音乐
(一)格里高利圣咏
1.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
2.格里高利圣咏的仪式功能
3.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风格和调式体系
(二)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
1.奥尔加农
2.继叙咏和附加段
3.记谱法
四、中世纪盛期的音乐
(一)宗教音乐
1.复调音乐的发展
2.孔杜克图斯
3.从克劳苏拉到经文歌
(二)世俗音乐
1.骑士音乐或游吟诗人音乐
2.其他世俗音乐
2.其他世俗音乐
第三部分 新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五、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
(一)14世纪法国的新艺术
1.法国的新艺术
2纪尧姆·德·马肖
(二)14世纪的意大利音乐
1.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
2.弗朗切斯科·兰迪尼
(三)勃艮第乐派
1.英国音乐对欧洲大陆的影响
2.勃艮第乐派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一)佛兰德乐派
1.佛兰德乐派的第一代作曲家:奥克冈
2.佛兰德乐派的第二代作曲家:若斯坎、奥布雷赫特、伊萨克
3.佛兰德乐派的第三代作曲家:拉索、蒙特
(二)16世纪的宗教音乐
1.新教音乐:宗教改革和德国的众赞歌、法国与瑞士的格律诗篇、英国的赞美歌与礼拜乐
2.天主教音乐:反改革与音乐、罗马乐派、帕勒斯特里那;威尼斯乐派,从维拉尔特到加布里埃利
(三)16世纪的世俗声乐音乐
1.意大利的牧歌
2.法国和英国的世俗歌曲
3.德国和西班牙的世俗歌曲
(四)器乐音乐
1.器乐音乐体裁
2.英国的维吉纳琴音乐
3.管风琴音乐
3.管风琴音乐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七、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音乐
(一)意大利歌剧
1.歌剧的诞生和初创
2.威尼斯歌剧:蒙特威尔第、卡瓦里与切斯蒂
3.那不勒斯歌剧:A·斯卡拉蒂
(二)法国、德国和英国歌剧
1.法国歌剧:吕利、拉莫
2.英国歌剧:普赛尔
3.德国歌剧:许茨
(三)清唱剧、受难曲、康塔塔
八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音乐
(一)键盘音乐
1.管风琴音乐及其在德国的发展
2.法国的古钢琴音乐:库珀兰
(二)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
1.巴洛克早期、中期的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科雷利
2.巴洛克晚期的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塔蒂尼、维瓦尔第
(三)巴赫和亨德尔
(三)巴赫和亨德尔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九、古典主义早期的音乐
(一)歌剧改革和喜歌剧的发展
1.正歌剧和歌剧改革:格鲁克
2.喜歌剧的发展: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英国民谣剧、德奥的歌唱剧
(二)器乐音乐
1.器乐独奏音乐和室内乐:D·斯卡拉蒂、艾玛纽尔·巴赫
3.管弦乐合奏音乐:北德乐派和曼海姆乐派、维也纳交响曲乐派
十、古典主义盛期的音乐
(一)海顿
(二)莫扎特
(三)贝多芬
(三)贝多芬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十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一)漫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征
(二)乐器和器乐音乐体裁
(三)声乐音乐
十二、浪漫主义时期西欧国家的音乐
(一)19世纪上半叶德奥音乐: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
(二)19世纪下半叶和两个世纪之交的德奥音乐:勃拉姆斯、布鲁克纳、沃尔夫、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
(三)肖邦、李斯特
(四)柏辽兹和法国民族乐派
1.柏辽兹
2.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民族乐派:弗朗克、丹第、圣-桑、福莱
十三、浪漫主义时期西欧国家的歌剧
(一)法国歌剧
1.喜歌剧与大歌剧
2.轻歌剧和抒情歌剧
3.古诺和比才
(二)德国歌剧
1.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和韦伯
2.从韦伯到瓦格纳3.瓦格纳
(三)意大利歌剧
1.19世纪上半叶的歌剧: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
2.威尔第
3.真实主义歌剧和普契尼
十四、19世纪东欧、北欧诸国的音乐
(一)俄国音乐
1.1860年以来的俄国音乐,格林卡
2.“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和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3.1860年以后的其他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音乐,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
(二)东欧和北欧国家的音乐
1.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音乐,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2.挪威音乐,格里格
3.芬兰音乐,西贝柳斯
3.芬兰音乐,西贝柳斯
第七部分20世纪音乐
十五、20世纪上半叶西欧和中欧、南欧诸国的音乐
(一)印象主义和法国音乐的其他倾向
1.德彪西
2.拉威尔
3.杜卡
4.鲁塞尔
(二)新古典主义,法国音乐与斯特拉文斯基
1.萨蒂
2.“六人团“:米约、奥力克、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
(三)表现主义音乐和十二音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
3.韦伯恩
(四)德奥音乐的其他倾向
1.欣德米特
2.魏尔
3.克雷内克
4.奥尔夫
(五)民族主义及东南欧诸国音乐的其他倾向
1.巴托克
2.柯达伊、亚纳切克
3.席马诺夫斯基
4.德·法雅
4.意大利音乐、未来主义音乐、卡塞拉、马里皮埃洛、达拉皮科拉
十六、英美和苏联音乐
(一)英国音乐
1.埃尔加、戴留斯
2.沃恩·威廉斯、霍斯特
3.沃尔顿、蒂皮特
4.布里顿
(二)美国和拉丁美洲音乐
1.世纪转折的美国音乐和艾夫斯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作曲家:辟斯顿、汉森、汤姆森、塞欣斯、科普兰
3.美国音乐中的实验倾向:考埃尔、瓦雷兹
4.拉丁美洲音乐:维拉-洛勃斯、查维斯
(三)苏联音乐
1.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音乐:米亚斯科夫斯基、哈哈图良、卡巴列夫斯基
2.普罗科菲耶夫
3.肖斯塔科维奇
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音乐
(一)从十二音作曲法到整体序列主义
(二)偶然音乐
(三)唯音音乐
(四)电子音乐
(五)后序列时期
1.音乐观念的变化
2.实验音乐
3.简略主义
4.拼贴音乐
5.新调性
6.扩展与融合
6.扩展与融合
6.扩展与融合
6.扩展与融合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一)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二)古歌与古乐舞
(三)古乐器
(四)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一)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二)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三)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4)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5)音乐思想
三、秦汉时期
(一)乐府
(二)鼓吹
(三)相和歌
(四)百戏中的乐舞
(五)乐器的发展
(六)音乐理论的成就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音乐文化的交流
(二)音乐思想
(三)清商乐
(四)古琴音乐
(五)歌舞戏
(六)乐器
(七)乐律学成果
五、隋、唐、五代时期
(一)宫廷燕乐
(二)民间俗乐
(三)音乐理论
(四)记谱法
(五)音乐机构
(六)著名音乐家
(七)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六、宋、元时期
(一)市民音乐的勃兴
(二)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三)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四)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五)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六)乐律学的重要成果………………(156)
(七)音乐论著举要
七、明、清时期
(一)戏曲的发展
(二)民间歌舞、说唱
(三)器乐的发展
(四)重要曲谱
(五)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八、中华民国时期
(一)传统音乐
1、戏曲音乐
2、说唱音乐
3、民歌与民间歌舞
4、传统器乐
(二)声乐
1、群众歌曲
2、独唱歌曲
3、合唱歌曲
4、电影、戏剧歌曲
5、作曲家与作曲家群
(三)器乐
1、中国乐器音乐
2、西洋乐器音乐
(四)歌剧音乐
1、儿童歌舞剧
2、新歌剧的探索与发展
3、《白毛女》―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
(五)音乐教育
1、普通音乐教育
2、社会音乐教育
3、音乐师范教育
4、专业音乐教育
(六)音乐思潮、音乐美学和音乐史学
1、中国音乐新思潮
2、音乐美学
3、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
(七)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1、中国留学生对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2、来华外籍音乐家对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3、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传播
010 音乐学院 623 曲式与作品分析 一、曲式学考试大纲及要求
1、考试目标
招收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音乐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创作的专门人才。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音乐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音乐创作能力,较强的音乐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艺术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曲式学考试要求
考生应掌握传统曲式及其理论的全部内容。应能综合考虑音乐作品中材料发展、调性布局及结构比例关系的特点,划分出所给乐曲的曲式结构,并根据作品的艺术特点论述相关的理论问题。分析整首作品,包括整体及次级结构、全曲的调性布局,并画出结构图式,同时用文字描述作品的音乐风格及性格特征。
复习范围:音乐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曲式学的全部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
1)在乐谱上划分出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其调性关系,指出作品的整体曲式名称并要求注明次级曲式;
2)画出规范的分析图示,注明各个曲式级别、调性布局以及所发生的小节数,图示中应表明作品所涉及到的所有曲式类型名称;
3)围绕作品的材料发展、作品的核心音乐材料及布局、调性布局及结构比例关系等诸方面的特点写出分析报告。
二、和声学初试考试大纲及要求。
1、考试大纲
艺术硕士招生《和声学》初试的形式为和声分析。内容包括自然音体系、半音体系、变和弦、交替调式、持续音及(近关系与远关系)转调等传统和声技法。
2、入学要求
艺术硕士招生《和声学》初试,要求学生运用调性和声理论对音乐作品中使用的和声手法进行全面分析,感受和声音响的魅力,诠释、捕获其基本乐思。标明作品的调式、调性,用常用的和声标记法(功能标记法与级数标记法)之一准确标明作品中的各级和弦,对作品的转调位置予以标注,对转调手法予以说明,并结合作品的和声音响、音乐风格、音乐表现及特色和声语汇等内容作简要说明。
010 音乐学院 624 中外舞蹈史 舞蹈史是各专业院校及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本科阶段的舞蹈史主要包含《中国古代舞蹈史》、《西方芭蕾史》和《欧美现代舞史》三门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科目《中外舞蹈史》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舞蹈历史横向与纵向发展概况的掌握。
主要范围:
一、每个历史时期(或朝代)的舞蹈发展状况
二、历史上的舞蹈思想及理论
三、重大历史事件及影响
四、历史上的舞蹈名家与名作
考试形式如下: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010 音乐学院 627 中外舞蹈简史 中外舞蹈简史:舞蹈简史是各专业院校及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本科阶段的舞蹈史主要包含《中国古代舞蹈史》、《西方芭蕾史》和《欧美现代舞史》三门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科目《中外舞蹈简史》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舞蹈历史横向与纵向发展概况的掌握。
主要范围:
一、中、外舞蹈艺术进程中的历史阶段及发展脉络;
二、中、外舞蹈历史中相关的重要人物及重大成就;
三、中、外舞蹈历史中重要事件、舞蹈团体以及社会历史背景评价等。
考试形式: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010 音乐学院 811 作品分析 一、考试目的
通过测试,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传统大小调体系下的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和声分析、以及艺术表现的感知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和声
原则上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具体考试要求如下:
1.和声分析
考试范围包括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的全部内容,重点考察自然音体系和声、离调、变和弦、交替大、小调体系,以及近关系、远关系转调;等音转调等内容。对一部完整作品或某大型作品的一部分作和声分析。具体考试要求如下:
(1)采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功能标记或级数标记均可)在乐谱相应位置准确标记各级和弦。
(2)指出所给音乐作品的整体曲式名称,并用相应的标记在乐谱上准确标出作品的次级曲式结构,划分至乐句级别为止。
(3)如有必要,可对作品的整体或片段性和声语言的风格、特点,用简洁的语言予以说明。
(4)具体答题思路以试卷要求为准。
2.和声写作
考试范围为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的基础和声内容,重点考察自然音体系和声、离调、重属增六和弦、自然音模进、离调模进及一级关系转调等内容。具体考试要求如下:
(1)为指定声部配写四部和声,并准确标记各级和弦(功能标记或级数标记均可)。
(2)不允许使用和弦外音。
(3)以传统和声理论为依据,和声序进符合逻辑,声部进行严谨、规范。
(二)曲式分析
考生应掌握传统曲式结构类型及其理论的全部内容,考察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含无展开部奏鸣曲式和奏鸣回旋曲式)等曲式结构逻辑与理论内容。并能结合乐思材料发展、和声语言、调性布局、结构比例特点对作品的创作特点与艺术表现进行进行综合阐述。具体考试要求如下:
1、指出所给音乐作品的整体曲式类型的名称;
2、画出规范的曲式结构图示至乐句级别,并注明乐句所发生的小节数、以及相应的调性与和声终止式;
3.从主题(动机)材料的发展、和声语言、调性布局,以及内部结构及其比例等诸方面的特点,必要时,包括作品的艺术表现特点进行文字综述。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其中曲式分析、和声分析各占50%。考试时间180分钟。
010 音乐学院 917 中外音乐简史 第一部分——古代部分:中国古代音乐史是专业音乐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院系本科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学习途径。中国古代音乐史是指新石器时期至清末中国音乐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在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大多以讲授新石器时期至清末发展历程中的主要问题为教学任务。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也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作为音乐与舞蹈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该学科的基本常识和一般史论问题。
主要范围:
一、对远古至夏商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远古
2、先商
二、对商周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晚商
2、西周
3、东周
三、对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秦汉
2、魏晋南北朝
3、隋唐五代
四、对宋元明清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宋元
2、明清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述题
第二部分——近现代部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专业音乐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院系本科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学习途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指1840以来至今的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在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大多只讲授1840-1949年间的音乐史内容,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也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作为音乐与舞蹈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该学科的基本常识和一般史论问题。
主要范围:
一、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运动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音乐文化
1、五四时期的新音乐创作
2、五四时期的专业音乐教育
3、五四时期的社会音乐活动
三、抗日救亡时期的新音乐文化
1、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2、沦陷区的音乐活动
3、解放区的音乐文化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音乐创作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述题
第三部分——西方音乐史部分:西方音乐史是专业音乐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院系本科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学习途径。西方音乐史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至现代主义音乐时期漫长的发展历史。西方音乐史在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大多以讲授古希腊时期纪至现代派音乐早期的主要问题为教学任务。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也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作为音乐与舞蹈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西方音乐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该学科的基本常识和一般史论问题。
主要范围:
一、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二、对中世纪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形式、
2、风格
3、代表
三、对文艺复兴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形式
2、风格
3、代表
四、对巴洛克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形式
2、风格
3、代表
五、对古典主义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形式
2、风格
3、代表
六、对浪漫主义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形式
2、风格
3、代表
七、对现代主义音乐早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形式
2、风格
3、代表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述题
010 音乐学院 922 舞蹈综合理论 1.舞蹈作品分析
2.传统舞蹈文化
3.舞蹈美学理论
4.舞蹈教育及教学原理
5.舞蹈创作及表演理论
011 美术学院 628 美术史 一、目的:主要考核对中外美术史知识的认识、理解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二、内容:
《中国美术史》部分
史前美术
石器时代的美术特征;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和雕刻作品。
先秦美术
青铜器的工艺发展及其艺术成就;先秦的雕刻、绘画以及书法篆刻艺术。
秦汉美术
秦汉时期的绘画、雕刻与建筑;画像石与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魏晋至隋唐的绘画、书法与画论;魏晋至隋唐的雕塑、建筑、石窟寺院与工艺美术。
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宋元的绘画艺术;五代两宋的书法篆刻;五代宋元的建筑与雕塑;五代宋元的工艺美术。
明清美术
明清的绘画艺术;明清的书法篆刻;明清的壁画、版画与年画;明清的建筑、雕塑与工艺美术。
中国近现代美术
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特征、代表画家及其作品;中国近现代的美术团体与流派;新文化运动与美术。
《外国美术史》部分
古代美术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
欧洲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伊斯兰教美术、佛教美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尼德兰、德国及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17~18世纪欧洲美术
17~18世纪的意大利、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以及法国的美术。
19世纪欧洲美术
19世纪欧洲主要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主要人物。
20世纪美术
20世纪主要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主要人物。
三、参考题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时间:3小时。
1.《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外国美术简史》(彩插增订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3.《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 林夕校,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011 美术学院 812 美术概论 一、考核目标及要求
1.全面了解美术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内涵。
2.系统掌握美术历史和理论的基本规律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应用美术原理分析和解读相关现象,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二、考核内容
(一)艺术观念
1.中西艺术观念的演变
2.艺术的特性
(二)艺术的功能
1.中西艺术功能的理论
2.艺术的主要功能
(三)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主体
2.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
3.艺术创作过程
(四)艺术作品
1.艺术作品的媒介
2.艺术作品的形式
3.艺术作品的内容
(五)艺术接受
1.艺术接受的主体
2.艺术接受的特征
(六)艺术类型
1.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
2.主要艺术类型
3.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
(七)艺术的发展
1.艺术的起源
2.艺术的发展进程
(八)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1.艺术风格
2.艺术流派
3.艺术思潮
(九)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原则和意义
2.艺术批评的主体与主体构成
3.艺术批评的维度与方法
(十)艺术的当代嬗变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状况
2.创意产业和艺术市场
3.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
4.当代媒介与艺术传播
三、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时间:3小时。
1.彭吉象,王一川.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孙美兰.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邹跃进,诸迪主编.美术概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艺术理论教研室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2版;
5.张伟,宋伟主编.艺术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罗一平.美术概论.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
011 美术学院 842 造型基础 一、考试形式:命题创作,主要考核造型基础能力及美术绘画创作中的手绘图稿表现能力。
二、考试内容:以四格连环画形式表现某一主题或成语故事等内容。
三、考核要求
1.采用手绘形式进行创作,黑白线稿。
2.在答题纸上画出四格方框,按顺序完成创作。
3.画面需配合文字说明。
4.工具:黑色签字笔、钢笔、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自备)。
四、考试时间:3小时。
011 美术学院 843 主题创作 一、考试内容:主题限定下的主题创作手绘图。
二、创作说明:300字以内。
三、创作要求:创作符合命题,画面的所表现的形体、形象布置合理,比例协调,构思巧妙,能比较熟练运用绘画构图的形式语言进行创作表现考试。
四、工具:黑色签字笔、铅笔、橡皮(考生自备)。
五、考试时间:3小时。
011 美术学院 844 实验艺术创作 一、目的:主要考核造型基础能力及美术绘画创作中的手绘图稿表现能力。
二、考试内容:
(1)考试内容为主题限定下的美术绘画创作中的手绘图稿,图稿中应包含人物形象、以及图稿设计的造型语言的组织与形式表达。
(2)创作说明(300字以内)
三、考试要求:
(1)创作图稿手绘:重点考查学生的创作思想与手绘图稿的表现技巧。
(2)表现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考试作品是否符合命题创作的要求,包括美术创作表现中的形象、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组织营造。
(3)表现技巧:重点考查学生手绘造型表达能力。
(4)工具:黑色签字笔、铅笔、橡皮(考生自备)。
四、考试时间:3小时。
011 美术学院 845 设计概论 一、本考试科目重在考核:
1.设计学科基本概念、常规理论的掌握程度;
2.以主流价值观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思辨判断的能力。
二、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占20%)、简答题(占20%)、案例分析(占30%)、论述题(占30%)。
三、本考试科目知识点主要涉及:
设计的基本概念
设计的定义、门类;用户研究的概念、价值和基本方法。
设计的观念
设计创意的思维;设计与经济;设计与文化;设计与消费;设计与环境;人性化设计;设计的责任。
设计的方法
通用性设计方法的名称、机制与应用场景;品牌化叙事。
四、考试时间:3小时。
1.凌继尧.设计概论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2.贝拉·马丁,等.通用设计方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011 美术学院 846 新媒体创作 一、根据命题,创作一份新媒体创作方案。
二、创作方案内容:
(1)剧本,剧本为分场景本或分镜头本,字数不限,可辅以绘图;
(2)作品简介(一句话梗概,200字内简介);
(3)作者阐述(300字以内)。
三、工具:黑色签字笔、铅笔、橡皮(考生自备)。
四、考试时间:3小时。
011 美术学院 847 环境设计 一、设计要求:
重点考查考生方案构思能力和手绘基础。
二、图纸要求:
1.设计构思草图及说明【设计说明不少于200字】;
2.平面图【1:100,1:200.皆可】;
3.主要节点效果草图【数量自定】。
三、绘图工具:
黑色绘图笔、圆规及尺子(考生自备)。
四、考试时间:3小时。
011 美术学院 848 视觉传达设计 一、目的:重点考查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作构思及其创意过程。
二、要求:根据命题,完成3张草图的创作以及3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
三、工具:签字笔、铅笔、橡皮(自备)。
四、表现形式不限。
五、考试时间:3小时。
011 美术学院 849 产品设计 一、根据命题设计产品,手绘画出黑白线稿图。(选择最佳的造型角度绘制,可以用直尺圆规等辅助工具)。
二、产品设计说明(清晰表达出设计创意来源、通过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对设计程序与方法进行概述。300字)
三、工具:黑色签字笔、铅笔、橡皮、直尺、圆规(自备)。
四、考试时间:3小时。
012 历史文化学院 908 历史学综合 包括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个部分。中国通史分为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涉及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历史;世界通史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涉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主要考查的都是主干基础知识、重要历史理论和重大历史问题,包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历史时期和区域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和思想、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制度变革和文明历程、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等。
012 历史文化学院 348 文博综合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方向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考试范围也将少量涉及考古学、历史学的基本知识。
013 数学科学学院 613 数学分析 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理论和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013 数学科学学院 813 高等代数 多项式,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二次型。
013 数学科学学院 903 高等数学综合 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理论和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多项式,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二次型。
013 数学科学学院 432 统计学 重点考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论以及应用,包括:描述统计分析、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与分布、多维随机变量、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三版),茆诗松 程依明 濮晓龙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第一章至第七章)
(2)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第8版),Gerald Keller著,李君,冯丽君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第1章至第13章)
014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710 普通物理(力热光电) 力学部分:
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动量、能量、角动量及其相关的定理、守恒律;
刚体力学;振动与波动;狭义相对论;
热学部分:
热力学系统的描述方法;物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描述;
分子动理学理论;热力学定律;
电磁学部分:
静电学和静电场,恒定电流及其磁场,变化的电磁场,物质中的电场和磁场;
光学部分: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建议题型:
1.填空题:一些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物理量的计算;
2:简答题:一些重要物理规律、定理的叙述和理解;
3:计算题:物理定理、规律的应用。
共150分。
参考书目:
《力学》 漆安慎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学》 秦允豪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磁学》 贾起民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学教程》 姚启均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014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814 普通物理学(电磁学、光学部分) 本科目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对电磁学、光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磁学和光学各占50%。电磁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静电学的基本规律、静电场与导体、恒定电流的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物质中的电场和物质中的磁场。光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光的量子性。
014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830 量子力学 1)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自由粒子平面波,薛定谔方程。2)算符,力学量与算符关系,力学量平均值,不确定关系,3)幺正变换意义及性质,表象变换,狄拉克符号,力学量的矩阵形式的本征问题的求解。4)一维束缚态方势阱、d函数势中求解定态问题;氢原子和谐振子的量子力学解。5)定态微扰理论,一阶含时微扰,量子跃迁。6)自旋算符对易关系,自旋算符本征问题求解及相关的平均值和概率等计算。
014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935 基础物理(力学电磁学) 一、力学部分
1.质点运动学: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的质点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表示及其相互关系,质点运动的特点、运动学方程,伽利略变换及蕴含的时空观;
2.牛顿运动定律:各种力的定义及其特点、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非惯性系、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律;
3.动能和势能: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相关计算,保守力、力场的概念,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心碰撞的类型、计算及其应用、质心参考系;
4.角动量:力矩、角动量的概念及相关计算,质点和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律;
5.万有引力: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势能及其相关计算,重力;
6.刚体力学:刚体平动、转动的概念,刚体转动惯量、质心的概念及其计算,刚体的动量、角动量、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刚体的平衡,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7.振动和波动: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周期、频率、圆频率、能量及转化,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概念,平面简谐波的概念及其波动方程,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声强及声强级;
8.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洛伦兹变换公式及其意义,相对论的动量、能量公式。
二、电磁学部分
1.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高斯定理和静电能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2.静电场与导体:静电平衡、电容及电容器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3.恒定电流:恒定电流的欧姆定律、全电路欧姆定律、电动势、基尔霍夫方程;
4.恒定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概念及其计算;
5.变化的电磁场:法拉第电磁感应电律、位移电流的概念及其计算,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概念;
6.电介质和磁介质:极化、极化强度、极化电荷的概念;磁化、磁化强度、磁化电流的概念及其计算;介质中麦克斯韦方程组;
7.交流电路:简谐交流电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电动势、电压、电流、有效值的概念和计算,RLC元件及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RLC串联电路谐振的概念及条件、品质因数的定义和计算。
三、实验部分(笔试)
单摆实验,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电表的改装,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亥姆霍兹线圈磁场的测量,用超声声速测定仪测量空气中的声速,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转动法)。
1.《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磁学》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实验为《普通物理实验》的相关常规实验内容。
015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819 光学 Ⅰ.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由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光学由我校自主命题,我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该门课程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光学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光学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语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语;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语,对结语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知识内容是光学,包括应用光学、波动光学、光纤、纳米光子学。
考试书目《光学(上、下册)》 作者:赵凯华;钟锡华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工程光学》,作者:郁道银,谈恒英,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物理光学》作者:梁铨廷,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016 化学学院 615 物理化学 课程考试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不含统计热力学部分)、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物理化学、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等课程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能够灵活应用热力学三大定律解决各类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变化方向和限度问题;掌握热力学在溶液化学、相平衡体系、化学平衡体系、电化学、胶体与界面体系的应用。掌握简单级数反应和几种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规律与特征,灵活应用动力学方程计算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相关动力学问题;了解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够利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骤等方法推断简单的反应机理;并学会用动力学方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掌握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反应理论等三个动力学速率理论的基本模型及解决速率常数的方法;了解动力学知识在溶液化学、催化化学、光化学中的应用。掌握电化学,包括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与极化作用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与公式的应用,并能分析与解决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掌握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相关的知识,并能简单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掌握基础物理化学实验课涉及到的经典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版。或 2.傅献彩,侯文华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第6版。
016 化学学院 905 化学教学论 考试的目的
主要考核考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研究必备的核心化学学科教学知识及运用相应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初、高中各版本(最新版)化学教科书编排体系;化学教学方法/策略/技能;化学教学设计(含化学教学理解理论、教学设计框架);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化学学习心理学;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化学教学研究(含文献综述方法、常用研究方法等);中学化学核心概念学科理解(含对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本原性理解);中学化学问题解决;国内外化学(科学)教育前沿议题等。
1.邓峰,钱扬义.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2.邓峰,刘立雄,中学化学核心概念学科理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3. 邓峰.化学教育文献综述方法指南.科学出版社.2020;邓峰.化学教育研究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
016 化学学院 853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结构与化学键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固体结构及其涉及的化学键理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溶液化学(包括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包括元素通论、非金属元素、非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和f区元素,它们的通性及其特性;配合物结构和异构、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章伟光主编,无机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017 地理科学学院 816 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人口、人种和民族,包括人口与发展、人口分布与迁移、人种、民族、民俗与流行文化。聚落与城市化,包括聚落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包括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语言的传播与影响、语言景现。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包括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的传播与分布、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宗教景观。
4、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包括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产业类型及其分布、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旅游地理,包括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5、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包括政治与政治地理、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权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包括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6、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与地方。
7、《人文地理学方法》
①地理学的认知方式与研究方式,实证主义地理学与空间科学,人文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地方营造,关于差异、社会关系和建构的女性 主义地理学,马克思与马克思精神,地理学行为研究的哲学基础,结构化理论:能动性、结构与日常生活,实在论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后现代地理学和现代性的毁灭,后结构主义者的理论,行动者一网络理论、网络和关系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后殖民主义:空间、文本性和权力;
②制度与文化,地方与社会背景,记忆与渴望,经历与情感,个人的和政治的,差异与地方,本土化与全球化,迁移与相遇,空间与流动;
③定量、证据与实证主义,地理信息系统,人文主义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改变世界:地理学、政治行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地理学:理论、方法论与研究策略,后结构主义者的理论、批判方法和实验方法,研究等于盗窃:在后殖民世界里的环境调查,斗争着的地理学:文化战争、个人冲突和争论参与。
8、《人文地理学导论:21世纪的议题》
①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世界的形成;
②人口变化,资源和发展,重视环境,变化中的全球粮食生产地理,分离的世界:全球差异和不均衡;
③有城市世界,社会不平等和空间排斥,乡村世界,自然的社会构建,地理、文化和全球变化;
④经济地理,全球生产网络,服务经济、专业技术的空间分配以及第二次全球变革,全球金融体系:货币的世界,消费及其地理;
⑤领域、空间和社会,民族国家的地位,地缘政治传统
017 地理科学学院 82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1、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基础,包括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包括地理系统理论、地理信息理论、地理(地球)空间认知理论。
3、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4、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空间信息传输技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二)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5、地理空间信息基础,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矢量数据的属性描述、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元数据、地图投影。
6、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包括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描述内容、空间数据的分类编码和数据分层、空间数据的空间索引、空间数据模型。
7、地理空间数据结构,包括无拓扑矢量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结构、四叉树和八叉树数据结构、其它数据结构。
8、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系统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地理数据库中的时间维。
(三)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9、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包括数据源的种类、数据采集的方法,遥感影像处理。
10、空间数据的编辑,包括图形数据的编辑、图形数据的几何纠正、图幅的拼接、网络特征元素的编辑、文本数据的编辑。
11、空间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图形屏幕编辑的基本操作算法、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自动生成、空间数据的压缩编码方法、空间数据的格式转换、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转换。
12、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包括GIS数据质量的概念、GIS数据质量的研究方法、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
(四)空间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
13、空间数据分析的计算模型,包括关于分析计算模型的一般知识、GIS的空间计算模型。
14、空间查询与统计方法,包括GIS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型、空间数据的查询、属性数据的查询统计。
15、空间分析方法,包括栅格数据分析的基本模式、矢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网络分析应用、基于地形的空间分析。
(五)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及可视化
16、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类型。
17、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方法,包括可视化的概念、可视化的技术方法、三维虚拟GIS(VR-GIS)的应用。
(六)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标准化
18、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模式与程序评价模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的内容与过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系统分析、地理信息工程的系统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实施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运行维护设计。
19、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
(七)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级技术
20、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包括GIS计算环境发展回顾、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模式、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技术
21、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工程,包括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地球”的概念与框架、
“数字城市”的概念、框架和建设技术、“数字流域”的概念和框架
22、空间信息网格,包括空间信息网格的概念、空间信息网格的计算、空间信息网格技术与GIS、网格GIS的体系结构
23、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包括空间数据互操作的概念、互操作的实现技术、练习与思考题。
24、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3S”技术集成、多源数据的集成、GIS与专家系统的集成、GIS与应用分析模型的集成。
25、地理时空大数据和云计算
017 地理科学学院 934 自然地理学 主要是自然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包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2、行星地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地壳,包括地壳的组成物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学说、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4、气候,包括大气的一般特性、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气候类型、气侯变化、气候资源。
5、水文,包括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河流、湖泊和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水资源。
6、地貌,包括地貌的形成因素、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地貌类型、灾害性地貌与防治、地貌资源。
7、植物,包括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被类型、植物的分布与区系、植被资源。
8、动物,包括动物与环境、动物的生态类群、动物的分布与区系、动物资源。
9、土壤,包括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的类型与分布、土壤资源。
10、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包括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空间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土地类型和自然区划。
11、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2、地图学,包括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地图缩编、地图编制等(适用于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
13、GIS,包括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空间分析、时空大数据技术等(适用于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
14、遥感,包括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等(适用于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
15、自然地理方向有关主要文献。
017 地理科学学院 851 测绘学基础 1. 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特点、作用和服务对象;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大地测量常数;大地测量坐标框架;高程系统和高程框架;重力系统和重力测量框架;实用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与方法;国家平面、高程、重力控制网;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
2. 摄影测量学:航空摄影测量、航天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的概念;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摄影测量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影像与物体的基本关系;影像与地图的基本关系;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共线方程;立体观测;恢复影像方位元素的方法;数字摄影测量与数字影像。
3. 地图制图学:地图的特性、内容及分类;地图投影的分类;地图符号、色彩注记;海洋要素、陆地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及植被的表示方法;普通地图的制图综合方法;专题地图的分类及表示方法;卫星影像地图编制概念;地图集的概念及特点;电子地图的特点、技术基础、种类。
4. 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的含义及发展概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建设阶段、运营管理阶段的工程测量;工程测量中用到的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控制网的坐标系及分类;施工放样的方法;曲线测设、三维工业测量及竣工测量;变形观测的内容及变形检测方案设计;不动产测量的内容。
5.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定位与导航的概念;绝对定位方式与相对定位方式;定位与导航的方法和技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全球卫星导航相对定位原理和方法;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
6. 遥感科学与技术:遥感的概念及遥感技术的分类;电磁波谱及遥感技术使用的电磁波谱名称和和波长范围;遥感传感器与遥感平台;遥感信息的传输、预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的概念;遥感技术在基础等领域的应用;我国航天遥感系统与航空遥感技术。
7.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地理现象及其抽象表达;地理空间对象的计算机表达;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8. 观测误差和测量平差:观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的科学任务;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种类;测量平差的含义;偶然误差的规律及其统计分布;衡量精度的指标;不同精度观测的权;误差传播理论;多余观测与平差模型;平差优化准则;近代测量平差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
018 生命科学学院 906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主要考试内容:
第一篇细胞: 生命的化学基础:细胞结构与细胞讯;细胞代谢;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二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营养与消化;血液与循环;气体交换与呼吸;内环境的控制;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感觉器官与感觉;动物如何运动;生殖与胚胎发育。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结构和生殖;植物的营养;植物的调控系统。
第四篇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调控;重组DNA技术简介;人类基因组。
第五篇生物进化: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物种形成;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动物多样性的进化;人类的进化。
第七篇生态学与动物行为: 生物与环境;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动物的行为。
018 生命科学学院 817 细胞生物学 绪论;细胞的统一性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质膜;物质的跨膜运输;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细胞核与染色质;核糖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细胞的社会联系
018 生命科学学院 834 生态学 生态学主要考试内容:
(一)绪论
(二)生物与环境: 理解环境与生态因子等相关概念;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生物对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等生态因子的适应及其生态型。
(三)种群生态学: 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种群空间分布类型及其和动态变化;掌握种群统计参数、生命表编制和分析方法、种群增长模型、自然种群数量变动一般规律;掌握种群调节及其及其主要调节理论;掌握基因、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相关概念及哈代-魏伯格定律;理解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相关概念及中性学说,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表型的自然选择类型及物种形成过程与方式;掌握生活史对策或生态对策的概念;理解能量分配、体型效应,生殖对策(r-对策和K-对策),生殖价和生殖效率;掌握密度效应、性别生态学、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主要种内关系;掌握最后产量恒指法则、-3/2自疏法则、红皇后效应、性比、性选择、他感作用;掌握种间竞争、捕食作用、寄生与共生等主要种间关系;掌握高斯假说、竞争类型及其特征、竞争和捕食模型、生态位理论
(四)群落生态学: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理解有关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掌握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学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及时空变化规律;掌握群落的结构单元、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及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等;掌握掌握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理解物种丰富度模型、平衡说与非平衡说;掌握群落动态类型、演替概念、演替系列、演替方向、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及群落演替的顶级理论;掌握中国植被分类基本原则和方法,植物群落的命名方法,植被(群落)分类基本单位及标准;掌握中国和世界植被分布及其基本规律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掌握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和生态平衡等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并能计算初级或次级生产效率;理解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过程,掌握主要的分解者生物种类和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质量和理化环境对分解过程的影响;掌握食物链、营养级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上的能流分析方法;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一般特征,气体循环和沉积循环,源、库和汇等的概念;掌握全球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环境问题
(六)应用生态学: 理解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与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了解农业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生物入侵、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内容
018 生命科学学院 704 生物化学(150分题) 考试内容具体如下 :
(一)绪 论 1.生物化学的概念(了解)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了解)3.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现状和将来4.生物化学知识、技术、产品等的应用5.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理解)
(二)核酸化学 1.核酸的化学组成(理解)核酸的组成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核苷与核苷酸。DNA和RNA的区别。2.核酸的结构(掌握)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二级结构,其中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的三级结构,构型与构象,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结构特点。3.核酸的性质(应用)核苷酸的性质,核酸的一般性质、重要性质,包括紫外吸收(含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颜色反应、变性与复性,分子杂交。4.核酸的序列测定(理解)
测序的方法、原理,测序的步骤和条件。
(三)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含量测定(理解)2.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两性解离与等电点)。3.肽(了解)4.蛋白质的结构(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与次级键,氨基酸序列测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自由回转。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5.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构象与功能关系。6.蛋白质的性质(应用)蛋白质的分子量,两性电离与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沉淀反应、变性与复性、颜色反应。7.蛋白质的分类(了解)
(四)酶 1.酶的概念(理解)酶的特性: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和绝对专一性,结构(键、基团)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酶的化学本质:酶是蛋白质,胞内酶和胞外酶。2.酶的分类、命名和编号(了解)3.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理解)单纯酶与结合酶,酶的辅因子(辅酶和辅基),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酶的活性部位、必需基团,酶原的激活,同工酶。4.酶的作用机理(掌握)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与酶高效催化有关的因素。5.酶促反应动力学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应用)米氏方程、米氏常数的意义及测定;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酶促反应速度和酶活力的测定和计算。6.酶的活力调控(掌握)调节酶:共价酶和别构酶。酶的别构调节。7.酶的制备与应用(了解)
(五)维生素与辅酶 1.维生素的概念(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维生素的缺乏症,维生素的分类。2.水溶性维生素及其辅酶(了解)维生素B1和羧化辅酶,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泛酸和辅酶A,维生素PP和辅酶I,辅酶Ⅱ,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生物素,叶酸和叶酸辅酶,维生素B12和B12辅酶,维生素C。(见解其中2-3种,其余以自学为主,在后续相关章节中再说明)3.脂溶性维生素(了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4.重要的辅酶(了解)CoQ、硫辛酸等。
(六)生物氧化 1.新陈代谢概论(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物体内代谢的特性,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2.生物氧化(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ATP的重要生理作用。3.呼吸链(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组分,氢和电子传递体在细胞内线粒体膜上的位置排列,ATP的产生,电子传递的抑制。4.氧化磷酸化作用(应用)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机制(化学渗透学说),电子传递与ATP形成的偶联及调节。
(七)糖代谢 1.三大物质代谢概述(了解)2.多糖和低聚糖的分解(掌握)淀粉、纤维素、二糖的酶促降解、淀粉的磷酸解。3.单糖的分解(掌握、应用)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有氧氧化(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羧酸循环),糖的有氧分解中能量的变化,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及调控。乙醛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4.糖的合成代谢(掌握、应用)蔗糖的合成,淀粉的合成,糖原的合成,糖原异生作用。
(八)脂类代谢 1.脂类的分类与结构特点(理解)2.脂类的酶促水解(理解)3.脂肪的分解代谢(掌握、应用)甘油的氧化,脂肪酸的氧化代谢,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β-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变。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其它氧化途径。酮体代谢。4.脂肪的合成代谢(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C-链延长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脂肪的合成。5.其它脂类的代谢(理解)磷脂的代谢、胆固醇的代谢(合成、转化、排泄)(九)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理解)2.氨基酸的分解与转化(掌握、应用)氨基酸的共同代谢途径: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氨的代谢转变(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酰胺和铵盐的生成,嘧啶环的合成),α-酮酸的代谢转变(再合成氨基酸,转变成糖及脂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氨的同化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掌握)氨的同化,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的营养学分类,一碳基团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十)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核酸的酶促降解(理解)核酸酶的分类,RNase和DNase,外切酶、内切酶、工具酶。2.核苷酸的降解(掌握)核苷酸的一般降解,嘌呤的降解(降解产物因物种而异),嘧啶的降解。3.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掌握)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多磷酸核苷酸的合成。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
(十一) DNA的生物合成 1. DNA复制概述(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复制单位。2.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理解、掌握)DNA聚合反应与聚合酶复制所需的其它酶(DNA连接酶、引物酶、解螺旋酶等)和蛋白质。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理,RNA引物,冈崎片段和半不连续复制。3.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了解)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复制过程。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DNA复制的比较。4.反转录作用(RNA指导的DNA的合成)(了解)5.DNA的损伤与修复(理解)6.基因重组与DNA的“克隆”(了解)DNA重组,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PCR,基因克隆。
(十二)RNA的生物合成 1.转录的特点(转录,DNA指导下的RNA的合成)(掌握、应用)与复制比较;模板链(反义链)、编码链(有义链、非模板链),RNA聚合酶。2.原核生物的转录(掌握)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与功能原核细胞的转录,转录起始、延伸、终止子。3.真核细胞的转录(了解)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转录的起始。4.转录调控的特点5.转录后加工(理解)内含子剪切的4中类型、RNA前体的转录后加工,tRNA前体的加工,真核细胞mRNA前体的加工,RNA编辑。6.RNA复制(RNA指导的RNA的合成)(了解)利用多核苷酸磷酸化酶,人工合成RNA(无模板的RNA合成)。7.RN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转录的选择性抑制)(了解)模板功能的抑制剂、RNA聚合酶的抑制剂、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十三)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的合成体系(了解、理解)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流动与表达;基因的功能;合成蛋白质的条件。遗传密码:发现简史,基本特性。(掌握)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核糖体的组成和结构,核糖体的功能。tRNA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掌握)肽链延伸方向氨基酸的活化蛋白质多肽链的合成:起始、延伸、终止和释放;蛋白质合成所消耗的能量3.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了解)4.蛋白质的定向转运(了解)5.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了解)6.寡肽的生物合成(了解)
(十四)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1.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理解、掌握)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代谢调节的层次、水平。酶水平的调节(分子、细胞、激素水平)、神经系统对代谢的调节。2.代谢调节的方式(掌握、应用)酶活力的调节;酶浓度的调节。操纵子模型;酶合成的诱导机制,降解物的阻遏作用;酶合成的阻遏作用。3. 细胞水平的调节(了解)4. 多细胞整体水平的调节(了解)
018 生命科学学院 617 生物化学(300分题) 考查基本内容
(一)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二)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化学组成 2.核酸的一级结构 3.DNA的空同结构与功能 4.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5.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三) 酶 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2.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3.酶促反应动力学 4.酶的调节 5.酶的命名与分类
(四) 糖代谢 1.糖类概念及其功能 2.糖的无氧分解 3.糖的有氧氧化 4.磷酸戊糖途径 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五) 脂类代谢 1.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2.甘油三酯代谢 3.磷脂的代谢 4.胆固醇代谢
(六) 生物氧化 1.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2. 其他氧化体系
(七) 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3.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4. 氨的代谢 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八) 核苷酸代谢 1. 嘌呤核苷酸代谢 2. 嘧啶棱苷酸代谢
(九)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 物质代谢的特点 2.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4. 代谢调节
(十)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1. 半保留复制 2. DNA复制的酶学 3. DNA生物台成过程 4. DNA损伤(突变)与修复 5. 逆转录现象和逆转录酶
(十一)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1. 模板和酶 2. 转录过程 3. 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十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1.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2.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3. 翻译后加工 4.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十三) 基因表达调控 1. 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与原理2. 原核基因转录调节 3. 真核基因转录调节
018 生命科学学院 854 基础生物化学 1.绪论,2.核酸的化学,3.蛋白质化学,4.酶,5.糖类代谢,6.生物氧化及氧化磷酸化,7.脂质代谢,8.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9.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10.DNA的生物合成,11.RNA的生物合成,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3.物质代谢的调节
020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835 声学基础 质点振动系统和弹性体的振动;理想流体介质中声波的传播,小振幅声波的三个基本方程和波动方程,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的传播,声波在界面上或介质层上的反射、折射或透射以及声波在管中的传播;声波的辐射,典型辐射器的声场特征和指向性函数、辐射阻抗;声波的散射;声波的接收和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声吸收现象,非线性声学基本知识。 杜功焕、朱哲民、龚秀芬《声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1年
021 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学院 820 固体物理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固体物理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晶体结构、倒易点阵与晶体衍射;晶体结合;晶格振动及热学性质;只有电子费米气体;电子能带论等。
022 国际文化学院 354 汉语基础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国家汉办)
022 国际文化学院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国家汉办)
023 旅游管理学院 822 旅游学概论 “模块一”:旅游活动
1.“旅游”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2. 旅游活动的历史及其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3.旅游活动的影响
“模块二”:旅游主体——旅游者
1.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
2.旅游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3.旅游消费行为及其特征
“模块三”:旅游客体——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1.“旅游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
2.“旅游产品”——概念、特征与分类
3.“旅游吸引物”的概念与类型
4. “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旅游吸引物”之间的关系
5.研学旅行与教育旅游产品及其设计开发
“模块四”:旅游活动实施的“中介体”——旅游业
1.旅游业的形成及其构成
2.旅游业的特征
3.主要的旅游业态——旅行社,饭店-住宿接待业以及其它支持行业
“模块五”:旅游目的地及其综合治理
1.旅游目的地及其类型
2.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基础
3.旅游目的地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与实践
4.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全域旅游发展
5.文旅融合、城乡协调发展与旅游目的地管理
024 心理学院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1.心理学导论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 思维, 语言, 动机,情绪,能力,人格, 学习;
2.实验心理学考点:实验心理学概论,心理学实验的变量及控制,相关设计和准实验设计,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单被试实验设计,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法,注意,记忆,阅读;
3.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教育心理学考点:总论,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心理;
5.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心理学概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
6.人格心理学考点:人格与人格心理学,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生物学论,行为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7.心理咨询考点:心理咨询概戡(含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目的和意义、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心理诊断(含心理诊断的一般理论问题、心理诊断方法、心理疾病的分类),临床会谈(含临床会谈的准备、帮助关系的建立、咨询者及来访者特质分析、会谈中的信息收集、会谈的基本过程、会谈的方法),心理咨询的方法(含倾听、提问、解释、移情分析、面质、澄清、阻抗分析、自由联想、同理反应、角色扮演)。
024 心理学院 915 心理学专业基础 1.心理学导论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能力,人格,学习;
2.实验心理学考点:实验心理学概论,心理学实验的变量及控制,相关设计和准实验设计,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单被试实验设计,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法,注意,记忆,阅读;
3.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教育心理学考点:总论,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心理;
5.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心理学概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
6.人格心理学考点:人格与人格心理学,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生物学论,行为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7.心理咨询考点:心理咨询概戡(含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目的和意义、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心理诊断(含心理诊断的一般理论问题、心理诊断方法、心理疾病的分类),临床会谈(含临床会谈的准备、帮助关系的建立、咨询者及来访者特质分析、会谈中的信息收集、会谈的基本过程、会谈的方法),心理咨询的方法(含 倾听、提问、解释、移情分析、面质、澄清、阻抗分析、自由联想、同理反应、角色扮演)。
031 职业教育学院 841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一、职业教育课程概论(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典型代表人物及理论)
二、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含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含义;泰勒原理;目标分类学;课程目标的形式等)
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含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内容与文化等)
四、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等)
五、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的概念;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模式;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特点等)
六、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教学的概念;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教学的理论与流派;教学设计等)
七、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等)
八、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种类;常用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等)
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础;开发的过程与步骤等)
十、职业教育教学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教学评价的过程等)
033 马克思主义学院 6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经典表述;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
033 马克思主义学院 80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经验结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构建和重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任务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33 马克思主义学院 901 课程与教学论(政治)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与功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历史沿革与课程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初高中政治教科书;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论:备课、说课和教学形式;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发展性教学评价。
034 环境学院 824 环境学导论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人口增长和控制、粮食问题、能源与环境、水资源的利用及其保护、大气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噪声的防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环境经济学概论等。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生态学原理、污染的防治技术等知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看待和分析当前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1、何强,井文涌,王翊亭主编,环境学导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杨志峰、刘静玲编著,环境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035 教师教育学部 838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目的:
主要考核考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从事教育管理实践和研究必备的核心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及运用相应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有:
一、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
涵盖管理的具体职能,有以下篇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决策、管理外部环境和组织文化、全球环境下的管理、管理多样性、管理社会责任和道德、管理变革和创新、计划工作活动、战略管理、基本的组织结构设计、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塑造和管理团队、沟通管理、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激励员工、成为有效领导者、监管和控制等。
具体包括:
1.1解释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
1.2阐释谁是管理者,他们在何处工作。
1.3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1.4描述重塑和重新定义管理者工作的因素。
1.5解释学习管理学的价值。
2.1描述决策过程的八个步骤。
2.2解释管理者决策的四种方式。
2.3归类决策和决策条件。
2.4描述不同类型的决策并讨论偏见如何影响决策。
2.5识别有效的决策技术。
3.1根据万能论和象征论比较管理者的行为。
3.2描述在当今的外部环境中,管理者面临的限制与挑战。
3.3讨论组织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3.4讨论当代的一些组织文化问题。
4.1比较民族中心论、多国中心论和全球中心论对全球经营的态度。
4.2讨论区域贸易联盟和全球贸易机制的重要性。
4.3描述组织迈向国际化时使用的结构和技巧。
4.4解释政治/法律、经济及文化环境与全球经营的相关性。
5.1定义员工多样性,解释为何管理多样性如此重要。
5.2描述美国及全球变化的劳动力队伍。
5.3解释工作场所发现的不同类型的多样性。
5.4讨论管理者在管理多样性时面临的挑战。
5.5描述各种员工多样性管理的创新措施。
6.1讨论什么是社会责任,什么因素会影响该决策。
6.2解释绿色管理以及组织如何变得绿色。
6.3讨论决定道德与不道德行为的因素。
6.4描述管理者在鼓励道德行为中的作用。
6.5讨论当代的一些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
7.1比较关于变革过程的不同观点。
7.2划分组织变革的类型。
7.3解释如何管理变革阻力。
7.4讨论当代的一些变革管理问题。
7.5描述激发创新的技巧。
8.1定义计划的本质和目的。
8.2划分组织可能具有的目标类型以及所采用的方案。
8.3比较设定目标和制定方案的各种方法。
8.4讨论当代的一些计划问题。
9.1 定义战略管理并解释其重要性。
9.2 解释管理者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六个步骤中需要做什么。
9.3 描述企业战略的三种类型
9.4 描述竞争优势以及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所采取的竞争战略
9.5 讨论当代的一些战略管理问题
10.1 描述组织设计的六种关键因素
10.2 比较机械式结构和有机式结构
10.3 讨论组织设计倾向于机械式结构或有机式结构的权变因素
10.4 描述传统的组织设计
11. 1 描述当代的组织设计
11.2 讨论组织如何开展组织活动以实现协作
11.3 解释组织采用的灵活工作安排
11.4 讨论与灵活就业员工队伍相关的问题
11.5 描述当今的组织设计挑战
12.1 解释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影响该过程的外部因素。
12.2 讨论与识别和甄选合格员工相关的工作任务。
12.3 解释不同类型的上岗培训和员工培训
12.4 描述留住胜任的高绩效员工的各种战略
12.5 讨论当代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3.1 定义群体和群体发展的阶段
13.2 描述决定群体绩效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13.3 定义团队和影响团队绩效的最佳实践
13.4 讨论当代的一些团队管理问题
14.1 定义沟通的本质和职能
14.2 比较各种人际沟通方式
14.3 确定有效人际沟通的障碍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14.4 解释沟通如何在组织中实现最有效的传达
14.5 描述技术如何影响管理沟通和组织
14.6 讨论当代的一些沟通问题
15.1 定义组织中个体行为的重点和目标
15.2 解释态度在工作绩效中发挥的作用
15.3 描述各种不同的人格理论
15.4 描述知觉及其影响因素
15.5 讨论各种学习理论及其行为塑造的关系
15.6 讨论当代的一些组织行为问题
16.1 定义动机
16.2 比较早期的动机理论
16.3 比较当代的动机理论
16.4 讨论当代的一些激励问题
17.1 定义领导者和领导
17.2 对比分析早期的领导理论
17.3 描述三种主要的领导权变理论
17.4 描述当代领导观
17.5 当代影响领导的一些问题
18.1 解释控制的本质和重要性
18.2 描述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
18.3 解释如何测量组织和员工绩效
18.4 描述用于测量组织绩效的工具
18.5 讨论当代的一些控制问题

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环境,职位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法规与制度,教育人力资源规划,教育组织工作分析与组织结构设计,教育组织人力资源招募、选拔与配置,教育组织绩效管理,教育组织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团队激励与管理等。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管理学(第1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郭继东.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4.本专业导师组编著的与大纲相关书籍和最近2年本领域的主要报刊文章。
036 城市文化学院 931 艺术概论 考查目标:
1.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具备艺术鉴赏力与艺术评论和研究的基本素养。 3.了解美学和文化学基本知识,具备综合的文化艺术修养。
考查范围: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理解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
2.艺术的起源
了解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并有自己的看法。
3.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了解艺术的一般功能,熟悉艺术教育的内容、规律和方法。
4.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心理学、道德、科学)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5.艺术种类
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等
6.艺术创作
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与艺术创作的几个阶段,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术创作心理。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7.艺术作品
理解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但在分析时又可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研究,即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了解典型与意境。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8.艺术鉴赏
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以及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
038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930 科学技术概论 (一)导论:1.理解科学及其特性;2.理解技术及其特性;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和区别;4.了解西方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希腊科学精神;5.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
(二)近代科学技术:1.理解近代天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过程;2.了解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的主要内容;3.理解伽利略对于近代科学的兴起做出的贡献;4.理解牛顿结语出得地面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5.掌握培根的科学方法;6.掌握笛卡儿的科学方法;7.掌握伽利略的科学方法;8.理解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的几个阶段;9.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0.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1.了解法拉第、奥斯特、安倍、麦克斯韦等人对电和磁的关系的研究做出的主要贡献;12.掌握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3.掌握德国李比希学派的发展阶段及其影响;14.掌握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崛起的原因。
(三)现代自然科学:1.了解大爆炸宇宙学及其面临的困难;2.掌握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3.掌握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4.掌握摩尔根等人创立的基因理论的主要内容;5.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6.掌握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的分类;7.掌握系统论的基本原则;8.了解控制论与信息论的基本概念;9.了解控制论与信息论方法;10.了解耗散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
(四)当代高技术:1.了解公认的高技术领域;2.了解高技术的特点;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4.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几个发展阶段;5.掌握当代生物技术体系的四大领域;6.掌握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的主要特征;7.了解酶的分类;8.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9.了解常见的可再生能源;10.了解常见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11.了解空间技术的三大支柱;12.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原理。
(五)科学技术与社会:1.理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的关系;2.掌握技术创新及其过程三阶段;3.了解全球问题及其表现;4.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容及其意义;5.掌握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的关系;6.理解默顿提出的科学家行为规范。"
040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821 数字电子技术 数制和码制、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数-模和模-数转换。
040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837 信号与系统 第1章 信号与系统
(1)掌握信号的基本描述方法、分类及其基本运算;(2)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
(3)掌握冲激信号和阶跃信号的物理意义以及性质。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1)了解从物理模型建立连续时间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2)掌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掌握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等概念;
(3)掌握系统的冲激响应概念;(4)掌握卷积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5)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第3章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1)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2)掌握离散系统的单位样值(序列)响应;
(3)掌握卷积和的概念及计算;(4)掌握离散系统零输人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
第4章 傅里叶变换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1)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2)掌握信号频谱的概念及其特性;了解实信号频谱的特点;
(3)掌握傅里叶变换、常用傅里叶变换对及傅里叶基本性质;(4)掌握系统对信号响应的频域分析方法;
(5)掌握系统的频域传输函数的概念;(6)掌握理想低通滤波器特性,了解系统延时、失真、因果等概念;
(7)掌握线性系统的不失真传输条件;(8)掌握连续信号的理想取样模型及取样定理。
第5章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
(1)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和常用变换对;(2)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3)掌握拉普拉斯逆变换的计算方法(部分分式分解法);(4)掌握连续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方法;
(5)掌握连续系统的框图描述。
第6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1)掌握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及常用变换对。
第7章 系统函数
(1)掌握系统函数的系统函数的定义、物理意义、零极点的概念及系统函数和时域、频域响应之间的关系;
(2)掌握系统因果性和稳定性概念以及系统是稳定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
045 东南亚中文教师教育学院 629 区域国别学 1.区域国别研究理论、方法等
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实践
3.国家与国际区域
4.国际区域政治
5.国际区域经济
6.国际区域文化
7.国际区域关系
8.国际区域合作
9.国际区域治理
045 东南亚中文教师教育学院 852 东南亚学概论 1.东南亚近现代史、东盟史
2.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东南亚国家外交
3.东南亚政治地理
4.东南亚教育文化
5.东南亚经济与科技
6.东南亚国家语言、民族、宗教、旅游
7.东南亚文明
8.东南亚华侨华人

原标题:2024年硕士招生考试初试及复试考试大纲

华南师范大学2024考研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文章来源:https://yz.scnu.edu.cn/a/20230919/569.html

国家考研网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最终请以官方最新公告为准,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