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考研“太难了”

考研“太难了”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06-04 13:56:52 考研资讯 0次

文/杨洋

考研“太难了”

“研究生入学考试太难了!”

研究生入学考试一经发布,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随着全国分数线整体上升,近期研究生申请者难免表现出悲观情绪。

今年研究生申请人数较去年增加80万人,创历史新高。根据研究生总录取率3,333,601至4,333,601人计算,预计将有超过300万研究生申请者被拒绝。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的数量也会扩大。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更多考生将能够“登陆”考研。然而,如果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热度持续不减,每年数百万学生考试不及格可能会成为常态。

普遍上升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除少数专业外,分数线普遍大幅上升。与2021年相比,A领域的硕士学位在历史和艺术方面增加了15分,在哲学、教育学、法学方面增加了14分,在经济、文学、管理方面增加了12分……

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分数全面提高。这是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比工科专业就业机会更小,而且毕业生需要提高学术技能才能更具竞争力。

国行发布后,34所独立大学也发布了自己的复试成绩。由于名校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学校的复试线远超全国线,使得名校下一轮预赛竞争异常激烈。

根据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预计将达到457万人,比2021年的377万人猛增80万人,增加了更多超过20%。

近年来,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持续增加。 2017年首次突破200万大关,2020年突破300万,2022年突破400万。五年多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申请者数量增加了一倍。

研究生申请人数快速增加为了“落地”更多的学生,研究生申请者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扩大招生规模。

当前,日本高等教育已进入广泛发展的新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总数超过4000万。经过多年扩招本科生后,各大学也开始大规模扩招研究生。

目前,2021年各部委统计公报正进入“公布季”。 21 美国财政部根据发布统计公报的各州统计数据发现,许多州正在扩大研究生院招生规模。

例如,在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北京,2021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将达到13.9万人,比2020年增长3.73%。广东、江苏、山东等高等教育大省,研究生招生增速均在5%以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省,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

从全国来看,2021年我国硕士在校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5.7万人,几乎是2015年硕士生57万人的两倍。

2021年硕士学位招生人数为105.7万人,按照过去四年平均招生增长率9.4%计算,预计2022年招生人数约为115万人。

扩大注册

研究生申请人数持续增加,需要扩大招生规模。

根据公布的全国教育发展统计数据,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为85.80人、91.65人、110.65万人、6.82%,增长20.74%,增长6.32%。

入学研究生中,2020年硕士生人数为99.05万人,2021年硕士生人数为105.7万人,比上年增长6.08%。

不必太担心研究生是否会流落街头。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研究生的比例仍然较低。今年两会也指出,研究生招生规模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研究生不足1000万人。目前,约1%的就业人口拥有研究生学历,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10%。

日本研究生人数已达300万,但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仅2人多,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至8人。

以总人口计算,该国只有0.55%的人拥有研究生学位,只有0.057%的人拥有博士学位。

即使在北京,研究生也仍然短缺。据《北京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北京市15岁以上人口为1930.16万人,其中本科学历477.14万人,占比24.72%。

相比之下,具有硕士学位学历的人数为126.3万人,仅占1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6.54%。博士生人数22.79万人,仅占1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1.18%。

虽然研究生扩招并非完全盲目,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节就业的作用。 2022年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076万人,进入千万学子时代。考虑到当前的就业形势,研究生教育被认为是人才的宝库。

当然,如果扩招招工困难,水库还有一定的容量。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推迟大学生就业期限,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只是权宜之计。

另一方面,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会使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推迟两到三年,代价是降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另一方面,扩招特别是研究生扩招,将进一步激发高等教育的学术导向。强调学历的教育很有可能让就业困难雪上加霜。

因此,招聘毕业生压力的任何暂时缓解最终都会暴露出就业市场供需之间令人尴尬的不匹配。

車輛改道

社会问题不能靠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靠扩大研究生数量来解决。

研究生总体入学人数集中在3,333,601 至4,333,601 名学生之间。 457万研究生考生进入考场,虽然部分考生考上了,但仍有超过300万考生落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斌驰指出,如果考研人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减反增,将有数百万考生无法参加考研。请以此为标准。关键是如何转化那些申请研究生的人。 “考研难”或许只是一个表象,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工作。

上岸考研的人,两三年后就要面临就业问题。研究表明,未来学生申请研究生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招聘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只有不到20%的研究生申请者决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即使拥有学术硕士学位,未来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也只有少数。 2020年学术型硕士学位培养规模约为40万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不足30%。

近年来,高校缩减硕士专业规模、增加专业硕士项目比例的趋势明显。到2025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2020年,新增研究生18.9万人,重点加强专业学位培养,培养专业学位高级应用型人才。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人力资源分会秘书长陈志文指出,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获得硕士学位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标准要求。 做过。其核心目的是就业,而不是研究。

对于大多数落榜的学子来说,“逃避”就业并不是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但他们必须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强化了对大学教育质量的要求。大学严格出入境、取消“水路”、取消“廉考”、一心提高质量、混着就能毕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所所长秦春华指出,如今当人们抱怨本科生就业压力大时,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 20世纪80年代,研究生较少,教师可以集中精力。以本科生教育为重点,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时,名校毕业生背景优越,自然会优先就业。我们吸引了许多来自当地最大的部门和大学的求职者。

地方院校应该回归职业教育的定位。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时代,大学生培养的方向也将发生变化,大部分高校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新的“双一流”建设也在努力淡化大学的身份,从现在起,大学管理的重心将逐渐向学科建设倾斜,而在此过程中,“要点”将由会逐渐被淘汰。发展专业特色。

如果更多的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更多的毕业生就会走向高质量的就业,考研就没有桥梁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今日头条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