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扩招那么多次,硕士真的越来越尴尬了

扩招那么多次,硕士真的越来越尴尬了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07-19 09:02:43 考研资讯 0次

2020年考研的人,大概经历了心跳最起伏的一个月。

2月初,北京、上海、湖北、江西等地高校相继发布推迟公布初试成绩的通知,无情拉长了研究生考生的焦虑战线。

扩招那么多次,硕士真的越来越尴尬了

上周终于到了成绩查询,有人高兴,有人悲伤。高分的人暂时松了一口气,但随后又陷入了复试的焦虑之中;分数不理想的人虽然感到尴尬,但还是忍不住祈祷尚未公布的国家手下留情。

几天之内,有关扩大考研、扩大专科转本科规模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随后,地方政府和国务院出面官宣,将扩招传闻变为现实,让不少走出底线的党员重新燃起了希望。

毕竟现在找工作已经这么难了。即使学校扩大招生,接收大学生就读,也未必能保证他们从此一帆风顺,但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另一份让他们担心的“职业”至少可以推迟两三年。又失去了一年。

硕士扩招来了,本科毕业生有救了吗?

年初以来,“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鼓励基层就业创业”、“上半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等信号频频发出。今年。”

在此背景下,随后提出扩大研究生招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湖南是今年最早正式宣布扩大研究生规模的省市之一。考研初试时间公布两天后,2月22日,湖南省发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条措施》。

指出“积极寻求教育部支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2020年,全省计划增加研究生招生5%,专科升学比例提高一倍以上” ”。

一份来自重庆的关于2020年高等教育招生的文件也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到“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网上流传的山东省教育厅邮件截图称,“根据已公布的2020年普通专科到本科生推荐专业,我们将积极扩大普通专科到本科生的招生规模。”

2月25日,这一举措得到国家正式印章。国务院常务会议当天指出,要更加注重稳定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明确提出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副学士学位提升规模。

扩招已经一步步敲定,而最令人兴奋的就是今年的考研晚会。

2020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51万人。激烈的竞争自然会随着潮流而加剧。对于研究生来说,即使是个位数的生存率提升,也能让他们在浩瀚的考研海洋中变得不那么困难,更有可能成功落地。

甚至有同学想到了招生办扩大研究生招生的后续工作:

“我们希望这次扩容,可以让已经越线的考生参加复试,如果因为疫情取消复试,将直接录取。”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应该醒悟了。扩招并不意味着就地录取,其带来的结果也不仅仅是业内人士所认为的“——”让更多人读书、让高学历人群在社会上更加普遍那么简单。

这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师资资源、学生质量、学历、后续就业竞争……扩招势必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原有的老师能否应对突然增加的学生人数?学生素质、学历质量会不会因此下降?两三年后,同样一批人还会面临就业困难吗?

历史总是在重演,高等教育扩招也不是第一次。

谁能说当前因就业压力而引发的扩招与上次应对就业困难的大规模扩招无关?

硕士学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在国企改革、政府减员、市场经济改革等因素影响下,裁员的阴云笼罩全国。

1999年启动的本科扩招运动,不仅可以拉动经济,还可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此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年均增速约为8.5%。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比上年增长近50%,增速创历史新高。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入学人数增长了20%以上。到2003年,本专科生人数突破1000万人,是1998年的三倍多。

然而,第一次大扩招下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却躲过了之前的失业潮。显然,他们仍然无法摆脱毕业后的就业困难。

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unsplash

那时,国家给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已经成为过去。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日益拥挤。有关数据指出,2001年,全国重点城市本科学历求职者与岗位的比例为1:0.51。随后几年,本科生失业率持续上升。

“找不到工作就继续读研”不仅仅是1995年、2000年出生的大学生的无奈考虑。2003年硕士研究生申请人数创历史新高,接近80万人,本科招生规模比扩招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

因此,在招生规模大幅扩大之后,招生逐渐从本科生转向硕士生。未来10年,硕士生总量扩张达到137.5%。

事实上,教育部曾对2008年的大幅扩招进行反思,认为1999年决定的全国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过于仓促。随后明确“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

2006年11月10日,济南市历山剧场,研究生考生排成S形队列等待现场确认。 /土虫创意

毕竟,经过十几年的扩招,本科生数量逐年增加,本科学历被普遍认为越来越贬值。但“就业稻草”的作用仍然需要有人来扮演。学术水平越高的硕士自然会更大程度地接手扩招的使命。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就业成为持续存在的问题。明年硕士招生规模迎来大幅增长。

为了避免因扩招导致学术型研究生质量下降,一种新的研究生形式——“全日制专业硕士”也于2009年开始招生。顾名思义,它必须与普通研究生区别开来。走科学研究道路的学术硕士学位。就业市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当然,新的学历形式实际上意味着更大的招生规模。与对学术能力要求较高的硕士学位相比,专业硕士学位门槛较低、学制较短、更有利于就业。换句话说,它比学术硕士学位更有潜力。就业缓冲潜力。

2017年教育部下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国内专业硕士招生比例将达到60%左右。

在经历了诞生初期频繁的拒绝和申请不满后,申请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招生终于不负众望。 2017年迎来逆袭,国内多地报考人数超过学术型硕士。

就业难,考研却火爆。 /土虫创意

硕士学位稳步上升,副学士学位开始流行,硕士学位即将面临新的危机。同年,研究生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名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了。其试卷和录取标准与全日制招生相同。它不仅对劳动人民开放,也吸引了大量应届毕业生。

非准大学项目在出现之初,也被质疑“不如全日制野鸡”、“价值较低”、“招生受到歧视”。但由于全日制硕士项目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非准大学项目成为转学生的“流放地”。

另一方面,不少考生也将目光转向了名校的不完善,希望能够争取985/211学历。

1978年至2018年硕士、博士招生规模趋势图/图:中国教育在线

招生规模有所增加,新增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数量和种类有所扩大。 1998年,即我国高等教育爆发式增长的前一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不足6万人。如今,这一规模已扩大了十倍以上。

这些年来,硕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拯救眼前的失业人员。

“研究生毕业后,我发现找工作还是很难。

而且这似乎更难。”

趁着扩招如愿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自然是这个班里笑得最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发现该来的总会来:

升级硕士后,找工作依然困难,而且似乎更加困难。

全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号显示,从2005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100万起,以下四个硕士生就业率持续下降至五年。

更讽刺的是,2009年硕士招生规模大幅扩大后,硕士生的就业率却连续两年低于本科生。

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令人心碎。 /unsplash

如今,就业市场不仅充斥着本科生,硕士也逐渐挤满了人。以往学历的优势甚至变成了劣势。

对于硕士生来说,研究生院本身就承载着更高起点就业、获得更高薪资的期望。事实上,申请小企业并不值得,而且在大公司你可能没有把握获胜。过去有性价比高的本科生,后者资历更多的博士生。硕士生是最尴尬的夹在中间的一群人。

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会在学校工程学院体育场召开。两万名学生挤满了会议。 /土虫创意

扩招对学生本身的影响要等到他们毕业并找到工作时才会显现出来。从学生大量涌入校园的那一天起,变化就开始发生。

基础设施不足、师资短缺是学生扩招面临的普遍问题。过去,一名导师带三到五名研究生,现在出现了一名导师带二十到三十名研究生的“大局面”。

导师制名声不实,必然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找一个导师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导师更难。 /unsplash

与此同时,扩大后的硕士专业设置、生源数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同类型硕士培养方式的模糊等都在削弱毕业生的竞争力。

至于后来诞生的专业硕士学位,其初衷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高校普遍回到了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老路,培养专业硕士生做科研、水论文。一只忙着实习和毕业的无头苍蝇。

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硕士和硕士学位一起培养,但实际上,本应实用的硕士学位却被留给了为学校写论文、政绩的人。

2016年1月9日,上海2016年首届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 /土虫创意

毕竟硕士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点爆发的就业压力,同时也难免会给暂时缓解的学生留下后遗症。

当遇到就业困难时,我们通过扩大招生来应对,这始终是一个触及表面的斗争。

当然,这种病的根源不仅在于“扩张”,还在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如重学历轻实践技能、纸质评价体系、过度行政化等。这些都因扩招而被曝光和放大。

如果老顽症不改正,不努力提高师生素质,“今年有人笑,两三年后有人一起哭”的戏将会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参考

1.关于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思考,刘海宁,《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

2.扩招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生源、生师比、师生关系调查,常庆辉、润广芬,现代大学教育,2010

3. 扩大研究生规模问题分析,唐寅,经济社会发展,2010

4. 硕士生合理师生比例探讨,袁守前,唐阳阳,董杰,姚红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4

5.专业硕士学位“扩容”的背后,卢晓宇、颜志刚,《教育与职业》,2012

【欢迎留言讨论】

您对扩大硕士项目有何看法?

作者|瑞克

编辑|秋裤

排版|阿明

*未标注来源图片均来自网络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友建大学”《新周刊》下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