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多所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然后呢?

多所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然后呢?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07-27 23:31:38 考研资讯 0次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延长研究生学习的消息成为热议话题。

多所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然后呢?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战略要求,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对研究生培养做出调整: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更多定位于博士阶段,硕士培养全面面向面向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转型。截至目前,全国硕士招生中,专业硕士招生量已超过60%。而且明确,新的硕士学位项目原则上只能是专业硕士学位。

与此同时,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对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高校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最引人关注的是研究生学制的延伸。新要求下,硕士学位修业年限维持3年,专业硕士学位一般由2年或2.5年调整为3年,博士学位一般由3年调整为4年。对于博士学位制度的延长,并没有太多争议。事实上,随着培养质量要求的提高,大多数博士很难在三年内完成学业,往往不得不推迟。因此,有必要延长学制,避免大规模延迟毕业。

图/图昆虫创意

引起热议的主要是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制度的延伸。由于大部分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都是自费,因此有舆论认为学校的调整是为了盈利。事实上,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培养费用显示,2018年,本科生人均教育经费为3.27万元/年,硕士学位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学生缴纳的学费远远低于培训费用。也就是说,除了MBA等少数专业硕士学位外,延伸学制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仍然是一项亏损生意。当然,延长学制主要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的,也不排除一些高校有错误动机多收学费。

学制延伸的核心是为提高专业硕士学位质量提供时间保证,为实习实践留出充足的时间。

目前,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常规培养安排是,第一年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第二年学生通常开始写论文和找工作。基本上实习和实践的时间不多。培训质量可想而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长期、规范的实习实践,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医学本科生培养为例,之所以基本都是五年制,也是出于保证实际的考虑。

当然,提高培养质量不仅仅意味着延长学制,更根本的是改革培养模式和机制,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延长的年限。首先,我们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面向实际需求和企业需求,研究实际问题,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我们一定不能直接套用硕士学位模式来申请硕士学位课程。高校要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的实际需求。

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行“课程学习(1年)-专业实践(1年)-论文研究(1年)”的勤工俭学交替模式。该模式旨在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入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

二是导师制度改革。既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配备熟悉实践、熟悉应用的导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不能主要依靠没有实践经验的导师。目前,高校实行的双导师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即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校内学术导师和一名校外行业导师。学术导师负责理论指导和学术标准,行业导师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

三是评价模型的完善。今年4月,投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号规定,申请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获得相应学位。对于专业学位,显然不再需要论文作为授予学位的条件。

延伸学制只是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之一。全面梳理和优化专业硕士培养体系。这不仅需要高校积极变革,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当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贡献。唯一的办法就是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为中国教育在线主编、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委员会秘书长)

作者:陈志文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