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一所好学校最宝贵的是什么?人人人

一所好学校最宝贵的是什么?人人人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08-26 17:34:10 考研资讯 0次

“我很高兴能来到上海,复旦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上海未来潜力无限。”谈及与上海、与复旦的缘分,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说道。 2018年被引进复旦大学,担任多尺度复杂系统研究院名誉院长。

六年来,复旦大学引进各类人才1000余名,新增国家级人才500余名,实现了国家级人才翻一番的目标。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顶尖人才引领效应持续凸显。新引进欧洲科学院院士傅晓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杰、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克莱院士等22名哲学社会科学院士和一级教授医学科学。拥有G.Anderson等海外一流大学正教授50余名,海外优秀青年人才300余名。

一所好学校最宝贵的是什么?人人人

教师决定教育质量,人才决定未来发展。六年来,学校深入实施“大人才战略”,以更大格局、更高视角、更宽视野、更高定位谋划“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布局,勇敢地努力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 “北坡之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努力打造人才高峰,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关键人才引领支撑。

01

引入

人才喜爱复旦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为什么选择复旦?莱维特说:“我非常喜欢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性,这与我个人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他“喜欢复旦大学的多样性”。复旦大学学科门类多,以基础研究为主。主鼓励自由探索。在复旦这所著名大学,他见到了很多优秀的专家学者。

莱维特

曾在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学习和深造的莱维特认为,“是人才造就了一所优秀的大学”。优秀的大学有优秀的人才,好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应该为年轻科学家提供充足的资源和鼓励,让他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在复旦,莱维特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并带领团队引进生物化学、计算科学、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从事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方向,共同推动深入的多尺度研究。复杂系统的研究。发展。

汇聚四海之才,善用之。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卡脖子”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服务上海三大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战略需求,围绕学科专业优化布局,制定拔尖人才发展规划,壮大拔尖人才队伍。坚持“不求万有,但求用”的原则,积极推动海外常态化,努力营造海纳百川的软硬环境。聘请和鼓励专家学者推荐人才,多措并举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才。加快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吸引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02

教养良好

才华横溢,才华横溢

“复旦宽松的科研氛围和自由的探索精神培养了我,让我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一名青年研究员到国际知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源经历了复旦招收人才、成长的全过程。 1998年,赵东源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完成博士后工作后,选择了上海和复旦作为他职业生涯的新起点。 26年来,赵东源专注于功能介孔材料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荣获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还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为复旦培养人才。李伟,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本科毕业后直接入读复旦大学。他师从赵东源,扎根复旦大学14年,逐渐成为介孔材料领域的学术明星。

赵东源

学校全面实施战略性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丰富内容,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构建发现、支持、跟踪、评价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个性化精准支持和全面保障,人才能够一步步、一步步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复旦真正成为一流人才聚集、孵化、发展的沃土。校、学院两级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六年来,学校自主培养国家级各类人才350余名。

学校还实施“人才资源包”新机制,下放人才工作资源和选拔评价权限,充分发挥院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各学科、各院系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共同培育人才成长的沃土。

数学形成分层分类培养的战略梯队名单,积极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强化资源支撑,设立首席教授、讲座教授等岗位,完善荣誉奖励制度,实行重点奖励、定向培养、专项支持,不断优化人才。生态。近五年来,数学学科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演讲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6名、青年拔尖人才8名。

经济学院以构建独立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为战略目标,坚持中国问题研究导向,引导教师对中国经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原创性研究,加强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形成战略性人才培养梯队和配套设施。服务计划有效促进优秀人才加速成长。近五年来,经济学院培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名、青年人才12名,培育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学术IP。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不仅注重学术成就和资历,更注重潜力。鼓励青年人才开展原创性研究,考核重点突出代表性成果。我们持续举办年度学术会议碰撞科学火花,广泛邀请优秀科学家和CNS资深编辑与PI进行一对一交流,为青年人才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平均发表3-每年4篇CNS论文。五年来,培养了2名新基石研究员、7名国家高层次人才、6名青年人才、3名PI成为2023年院士选举有效人选。

03

引领改革

打造新型人才工作体系

苏步青、陈建功、顾朝豪、夏道行、胡和声、李大千、洪家兴、陈树兴……一代代复旦数学家几十年来艰苦奋斗、传承遗志,推动复旦大学数学学科走在全国前列并蜚声国际。如今,在江湾校区月湖畔的上海数学中心大楼里,一群骨干和年轻人继续传承着复旦数学家的风采。

2019年,已经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的李军回到复旦大学任教。李军就读于复旦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返回母校后,历任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上海数学中心主任、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席主任。 2021年,李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认为,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上海数学中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机制创新犹如源头活水,为上海数学中心人才引进注入不竭动力。 “通过预招聘制度,增强了中心在人才招聘方面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行评审制度的实施与国际接轨,吸引了海外人才。”李军介绍,中心正在试行新的数学学科人才晋升制度,在薪酬体系、学术评价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全面改革迈出了一大步。 “让海内外的年轻人才被它吸引,并能够留下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心引进了近30名青年科研人员,其中一半以上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上海数学中心人才引进和机制创新的背后,是复旦大学人才人事制度改革的缩影。六年来,复旦不断完善党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工作架构,深化人事人才制度全面综合改革,赋予各部门职责和责任,激发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人才工作。

翔辉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3年11月,在上海市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湘晖研究院正式成立,着力打造前沿基础研究中心和全球人才的学术殿堂。赵东源院士被聘为研究院首任院长,8名杰出人才被聘为“湘晖学者”。学校面向海内外招收“祥晖学者”,探索建立通过积极引进人才、名师推荐人才、现场招聘等方式引进优秀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健全发现和聚集优秀人才的机制。青年才俊。目前,已有4名湘惠学者和4名湘惠青年学者通过了学校引进程序,他们都是国际基础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杰出青年学者。

作为首个承担上海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建设任务的新型管理服务平台,湘晖研究院提供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实行全额经费承包制、十年免考核机制,让那些愿意坐“冷板凳”的人能够有杰出的成就。有研究能力的青年科研人员得到稳定支持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实现基础研究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突破。

六年来,学校坚持党对人才的管理,以人才强校战略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全面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建设“第一复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美丽校园建设工程、职工住房工程、健康工程、子女教育工程,提高人才综合服务保障效率,支持人才筑梦、追求目标。梦想,梦想成真。

未来,复旦大学将培育人才发展新生产力的沃土,实施“大人才”战略,推进“大人事”改革,探索实施更多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集聚人才力量。汇聚世界顶尖人才,服务和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建设。

集体稿件学校媒体中心

文胡惠忠

责任编辑张培琳

编辑赵文欣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