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预测:考研大退潮

预测:考研大退潮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12-17 17:32:16 考研资讯 0次

2024年以来,国内考研报考人数从历史峰值的474万人锐减至438万人,负增长率达7.59%。

2025年考研报考人数负增长率高达11.4%。

之前的考研热潮突然退去,未来几年这种情况还会逐渐延续。

预测:考研大退潮

据此,媛媛预测,未来几年,考研将会出现下滑。

1

事实上,硕士毕业生的高峰期早在口罩出现前一年就已经埋下伏笔。

2019年,我国硕士毕业生64.2万人。 2020年,硕士学位毕业生人数稳步增长至65.59万人。

到2022年,全国硕士毕业生数量突然达到峰值,达到130万。

硕士潮真的来了。

早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国研究生总数就为413.8万人。也就是说,中国人口中,每1000人中就有4人拥有硕士学位。 “天上掉下一块砖,都能砸到硕士学位”的笑话,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在学历要求较强的行业中,我国高中教师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为13.08%。在大学教师中,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

2023年,有人发现,浙江大学招聘辅导员名单中,50%实际上是博士,而北大硕士只能充当替补。

网上流传一个数据:全国有800多名研究生、博士生从事外卖、快递业务。到2024 年底,这个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一方面,这说明当前就业形势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程度。

历年考研人数及增速

2

持续不断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数量与未来就业的需求之间开始出现严重的不对称。

近年来,随着经济状况的发展,就业动力偏弱,就业总量形势严重影响了学士、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

在延迟退休逐步实施和过渡期间,大量脑力劳动或科研岗位的填补速度将慢于体力劳动岗位,加速适合研究生的岗位需求收紧。

思考未来,研究生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

在高等教育领域,4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占我国国家重点研发人员的80%以上。也就是说,未来20年内,这批人员的转岗将基本为零。

数据显示,我国研发人员专职当量从2012年的324.7万人年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635.4万人年,跃居世界第一。负面影响是硕士及以上人才的总需求放缓。

在研究领域,我国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才需求和培养需求实际上会远远低于此前的预期。

3

那么,普通社会工作单位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有多大呢?

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聘时,由于招聘岗位竞争的卷入,不少单位对应届毕业生采取学历淘汰制,即通过设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等具体目标,筛选数量的参考文献。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需求的幻想和误解。毕业生错误地认为类似的职位实际上需要学历。许多拥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以增强自己在公考中的竞争力。

事实上,在很多传统单位,硕士生的使用成本要高于专科生和本科生。当专业技术需求不高时,本科生会觉得用起来更“好用”。

这种倾向也导致各家公司在招聘时以学历作为筛选手段,剔除简历。

那么,社会企业单位对硕士以上学历的需求有多大呢?

2023年业务需求调查显示,单位负责人需求占比1.42%;专业技术人员占比14.42%;普通办公人员及相关人员占比10.80%;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占比19.30%;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占比0.11%;生产设备及其他操作人员占44.99%;其他占8.9%。

也就是说,需要学士或硕士学位的关键岗位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办公人员及相关人员,但需求总量不超过25%。

其中,企业对研究生学位的需求仅占6.1%;本科学位需求为43.5%;大专及以下学历的需求为45.4%。

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对研究生学位的实际需求其实很低。

4

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我国将有博士毕业生8.71万人。算上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博士毕业生。

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0.2万人,硕士研究生388.3万人,毕业生101.5万人。

近年来,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求职优势逐年下降。

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88万人,骤降50万人。

其中,当然有研究生项目数量的变化、经济压力的增大以及职业规划多样化的影响,学历的贬值也不容忽视。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未来几年,考研人数将逐年回归到更加理性的数字。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