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程章灿教授谈研究生的养成:有想法,写出来最重要

程章灿教授谈研究生的养成:有想法,写出来最重要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12-29 09:41:34 考研资讯 0次

本文节选自“学理堂”微信公众号“程章灿教授访谈”系列文章。访谈内容已收集收录于王鹗教授主编的《有斐君子》一书中(凤凰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程章灿教授近照

王鄂教授(以下简称王):您带过很多研究生。请您谈谈如何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特别是博士生?

程章灿教授谈研究生的养成:有想法,写出来最重要

程章灿教授(以下简称程):这个比较难讲。我很惭愧。到目前为止,我教授的博士比我的老师程千帆先生还多,程千帆先生总共只培养了十名博士。

王:像他这个年纪的也不少。

程:程老师带的硕士生有三个班,一共九个人:莫立峰班三个:徐友福、莫立峰、张三喜;张宏胜班上本来有两个人,后来一个人退学了,就他一个人了。只剩下一个;我班有五个人:颜杰、张辉、李力普、景凯旋和我。程老师指导下的博士生有十个人:莫丽珍、张宏生、曹宏、蒋寅、张博伟、龚本栋、陈书录、姚继顺、曾光楷,加上我,正好十个。我没有数过我所教的硕士和博士生的数量,但我可以肯定,毕业生肯定有20多个。

王: 毕业生只有二十个人?

程:已经毕业20多人了。

王:你们带了这么多学生,体验一定很好。

程:这不是经验的问题。我在教硕士生的时候,一般都会去了解一下该学生的本科论文是关于什么的,主要是了解他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尽量照顾他原有的兴趣,根据他的兴趣来引导他。我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就有了主观能动性。工作不但不累,甚至还可以是一种享受。对于博士,我更关注他硕士期间做的课题。除了关注他做了什么,我还关注他是如何做的。我了解他的基础在哪里,并利用这个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你在寻找方向、设计选题时就会有想法了。当然,也有同学完全跳出原来的范围,选择新的领域,设计新的课题。也有的学生在某一方面较强,而在另一方面较弱。我会要求他们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程老师要求学生把文字学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最好两者并重。我也觉得全面发展是最好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我们也要考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在别处说过,我们进硕士的时候,程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每个学生提交三本自传,一本是外文的,一本是文言文的,一本是白话文的。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老师是在提醒我们,外语、文言文、白话文都要掌握,缺一不可。书面表达对于文科学生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通过自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的语言水平,还可以了解他的经历、性格等。我现在招收的博士生的第一份作业,也是同样的三本自传。

读书研究的时候,兴趣最重要,主动性最重要。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非常重要。俗话说,师父带你进去,修行靠个人。研究生主要是自己实践,老师只是指导一个方向,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我现在花很多时间阅读学生论文、课程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甚至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写的文章。不是只看印象,而是逐字逐句地读。当你看到一个句子表达得不顺畅时,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它。一旦你习惯了,就需要时间。有一年,一名学生毕业,论文修改时间很紧,他很着急。我对此发表的评论大意是“最好在某处提供某个方面的几个例子”并没有被删除,并被辩方拒绝。委员们看到后开玩笑说:“现在我知道程老师是怎么指导学生的了。”读完文章后,除了文字之外,我还会对材料、观点、框架等进行一些修改。

学生的选题至关重要。近年来,博士考试都包含了研究计划的自我陈述。在面试博士生的时候,我也会询问考生硕士论文的选题是自己找到的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的。这与纸张的质量无关。不过,学生最好有能力自己找话题,或者至少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减少一些被动性和盲目性。如果老师过多地干预、接管工作,就会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你自己找到一个主题,即使你找到了一个大概的范围和方向,仍然有一些点可以激发你自己的兴趣。以此为支点,可以移动知识的世界。

没有人天生就有无与伦比的写文章的能力,都是写出来的。书要一本一本地读,“积知识,藏宝”,慢慢地,知识就会增长。文章要一篇一篇地写,积累写作的感受和经验。我有两个直接博士学位。学生。入学前两年攻读硕士学位,第三年攻读博士学位。从硕士到博士,他们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学校不要求他们写论文。我觉得没写硕士论文就写博士论文是很神秘的。写过五万到六万字论文的人与从未写过论文的人是不同的。为什么不一样?我心里知道,我能理解,但很难用语言解释。这是一种体验,而体验是体验的基础。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更谈不上灵感。人文学科强调积累。积累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指望能够实现飞跃。我要求这两个直接博士生在入学第二年年底之前提交一篇至少6万字的论文,然后我会组织一个非正式的答辩会进行答辩。有这样的论文作为基础,我心里踏实多了。

有时,材料找到了,想法似乎已经有了,框架也建立起来了。但如果不写下来,仍然是空的、空的。如果不用语言表达,有时您无法知道哪个链接脱落或哪个铆钉松动。到了文字上,我发现有些地方没有圆润,有些链接没有连接起来,所以还是需要打磨。如何把材料组织成一篇文章,如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去探索和理解。当别人谈论写作方法和经验时,他们都是根据别人的经验。老师讲的一些方法、经验应该是这样、应该给出的。老师也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有些很容易理解并且鼓舞人心,有些则恰到好处。不能有同样的感觉。所以,当学生有想法时,我总是鼓励他们把它们写下来。最重要的是把它写下来。若欲深渊寻鱼,不如退而结网。

王:所以说,你自己的修炼非常重要。你刚刚介绍了其他人来谈谈如何写论文。如果你以前从未写过,你会觉得读起来很好,但读完之后,你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只有当你写完、读过这样的文章之后,你才有可能受到启发,对自己的文章做出调整。因此,仅仅聆听可能没有什么用处。

程:一是多写、多练字,二是多读书。我的研究生现在每两周开一次论文报告会,大家轮流发表论文。学生之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方向。有的题材比较纯文学,有的题材比较纯文学,有的则处于中间。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交流、互相学习,都是有益的。

王:他们被要求定期汇报自己写的内容。

郑:我们轮流吧。每两周由一人报告。刚才说到写作,说到文字,主要还是看文字表达能力。话表达清楚与否,不在于你自己,而在于别人是否清楚。另一方面,言语表达也很重要。文章已经写好了,你能说一下吗?你能说清楚吗?这也是一个问题。有些人因为笨拙、不善于言辞而无法解释清楚。有些人无法解释清楚,因为文章中没有写清楚。因此,我要求学生将论文以PPT的形式呈现。制作PPT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突出结构。说话时,可以概括、简洁。我建议学生在写文章之前先列一个大纲,或者干脆向同学解释一下,边讲边互相讨论。

听别人的报告很容易批评别人,但同时你也要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怎么了?如果是你,你会写什么?换位思考很重要。还要看别人的长处,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想法。学生们完成了不同的任务,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他们一周讨论这个问题,下周讨论一个完全不同的主题,或者他们讨论完报告的论文,然后谈论他们的论文。简而言之,主题不同。我必须像铁路扳道工一样迅速调整自己的思维。走上新的轨道并跟上他们的想法也是一个挑战。

王:你和学生见面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经常聚在一起。

程:每两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是固定的。如果学生有事情要做,比如在阅读或写文章时遇到问题,或者需要问一个话题,那么就和他们预约单独讨论他们的问题。我尽量随时待命。

转载自“雪力堂”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