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原来本省上大学和外省上大学,差距这么大!可惜知道的晚了

原来本省上大学和外省上大学,差距这么大!可惜知道的晚了

作者: 头条共创 2025-04-15 06:58:54 考研资讯 0次

今天这篇主要是写给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你,本人毕业5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跨省读大学的真相:普通家庭的我,用四年时间换来这些血泪教训!

原来本省上大学和外省上大学,差距这么大!可惜知道的晚了

这还要从2018年高考出分夜说起,那晚我盯着"本省211"和"外省985"的选项彻夜难眠。父母说:"留在本省,毕业直接进你舅的国企多好",而我执意要去2000公里外的城市。如今回看,这个选择让我失去了家族资源,却意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资源差距

1. 本省党的隐形福利(适合家里有资源的同学)

我表弟就读本省师范,大四时通过父亲教育局的关系,直接拿到重点中学实习名额;

本地企业校招时,HR看到"XX大学"会多问一句:"认识XX部门的张主任吗?"这种地缘认同远超想象;

残酷现实:去年母校招聘会上,本省银行给"本地户籍+本地高校"的毕业生单独开设快速通道。

2. 外省党的破局机会(普通家庭孩子的跳板)

在杭州读大学时,我发现外省同学更敢闯:室友大二就跑去阿里云峰会当志愿者,结识的工程师后来内推他入职;

江浙沪企业偏爱本地高校毕业生?不!我的东北同学因"熟悉北方市场"被宁波外贸公司高薪聘用;

关键认知:外省读书本质是一次低成本移民,我班上32%的外省生最终留在大学所在地发展。

二、信息差

▶️ 本省生的陷阱

同学A四年没出过省会,直到秋招才知道深圳教师编年薪30万,但要求"应届生+教资",她已错过窗口期;

我室友以为"所有银行都要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外资行更看重英语成绩和实习经历。

▶️ 外省生的机遇

在厦门读书时,我发现当地对台企有税收优惠,立刻辅修闽南语,毕业时成为稀缺的"懂方言+知政策"人才;

通过参加深圳大学的跨校活动,提前获悉大湾区人才引进政策,比老家同学早三年落户。

血泪案例:同班的小林沉迷游戏,连本市企业宣讲会都不去,毕业时才发现外地企业早被主动出击的同学瓜分殆尽。

三、不同选择的翻盘指南

选择本省读书的你

大二就混进本地商会/行业协会的活动,我学妹靠给商会拍活动照,认识了后来给她投资创业的老板;

主动申请"3+1"外地交换项目(哪怕自费),我的广东同学通过北京交换经历,拿下字节跳动实习offer。

选择外省读书的你

大一起就建立"同籍老乡群",我在的"湖南人在杭州群"每年分享200+本地企业内推码;

把寒暑假变成"资源狩猎期",河北同学每年寒假专门回老家参加央企开放日,最终拿到北京总部offer。

逆袭样本:甘肃农村出身的学长,靠外省读书接触跨境电商,现在带团队把老家中药材卖到东南亚。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