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有事业编还想辞职考研?张雪峰:先端稳手里的“铁饭碗”再折腾!

有事业编还想辞职考研?张雪峰:先端稳手里的“铁饭碗”再折腾!

作者: 头条共创 2025-04-17 09:38:49 考研资讯 0次

今天刷到个特实在的咨询——23岁姑娘端着事业编,却想辞职考研换个城市,结果被张雪峰一顿“暴击”:“能有编制你就偷着乐吧,别砸了碗去追锅里的画饼!”这话听起来扎心,却戳中了无数年轻人的纠结。

先稳住手里的“铁饭碗”,别被“年轻就该折腾”忽悠瘸了

视频里姑娘的情况太典型了:本科环境科学,毕业两年考上吉林的环境监测事业编,现在嫌东北“待腻了”,想读研去外地闯闯。乍一听挺有理想,但张雪峰一句话点醒:“现在编制是‘退一补一’,你咋保证研究生毕业能考上外地的?”

这话戳中关键了——现在考编有多难?热门岗位上千人抢一个坑。你以为年轻就是资本?错!编制单位卡年龄、卡专业、卡户籍,等你研究生毕业26岁,说不定连报考资格都没了。更何况,现在有编制兜底,起码五险一金、旱涝保收,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来,这不叫“安稳”,这叫“保命符”。

有事业编还想辞职考研?张雪峰:先端稳手里的“铁饭碗”再折腾!

考研换编?风险比你想的大10倍

姑娘说“读个文科研究生,有学历就行”,张雪峰直接泼冷水:“税务局、审计局年年招人,你那专业岗位可不是年年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事业编招考看“岗位表吃饭”,比如环境监测岗,可能全省一年就招3个人,你辞职考研3年,回来发现岗位没了,哭都没地儿哭。

更别说“脱产考研”的隐性成本:23岁辞职,备考1年、读研3年,27岁再找工作,同龄人大都晋升中层了,你拿什么跟人竞争?再说了,外地城市就一定香吗?北上广深的编制比老家难考10倍,房价、生活压力甩你几条街,说不定最后还得灰溜溜回来考编,白白浪费几年青春。

想提升学历?在职非全才是“稳中求胜”的王道

张雪峰没把话说死,给了条明路:“想换环境,先读个在职非全,学历到手、编制保住,两不误!”这招太适合“既要又要”的年轻人了——比如姑娘想读文科专业,周末上网课、不耽误上班,2 - 3年拿个硕士学历,未来考遴选、调岗都多块敲门砖,关键是不用冒失业风险。

有人担心“非全含金量低”,错!现在政策明确,非全和全日制学历同等效力,考编、评职称都认。尤其是文科类专业,更看重“学历+经验”,你边工作边读研,简历上既有编制单位的实操经历,又有硕士学历,比应届生更吃香。

给所有“想折腾”的年轻人一句大实话

咱不是说不让追求梦想,但得先搞清楚:“锅里的肉”到底是真有,还是画的饼?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编制的“稳定性”比任何时候都珍贵。你可以“吃着碗里看锅里”,但前提是“碗里的饭没撒”——骑驴找马永远比裸辞追梦更靠谱。

就像张雪峰说的:“不是不让你努力,是让你别做没把握的冒险。”尤其是东北、西北等编制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地区,能上岸就先稳住,等手里有了“学历+编制”双保险,再考虑换城市、换岗位,这才是成年人该有的“清醒选择”。

23岁觉得“一眼望到头”可怕,最后才发现“稳定”有多值钱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23岁觉得“一眼望到头”很可怕,等你30岁被裁员、投简历石沉大海时,就会明白“稳定”两个字有多值钱。不是让你躺平,而是让你在“折腾”前,先算清楚“试错成本”——毕竟,砸了铁饭碗去追不确定的未来,真的可能得不偿失啊!

你身边有放弃编制去折腾的人吗?后来都怎么样了?欢迎评论区聊一聊,给年轻人提个醒~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