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作者: 考研网 2023-11-20 18:48:49 考研资讯 2257次

其实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及习俗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3、龙抬头:农历二月二习俗:我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前后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9、重阳节: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10、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习俗: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11、除夕:年尾最后一天习俗: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共计约13个,相关习俗如下: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2、春节(正月初一)

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吃香肠,腊肉看春晚(近年来才有)。

3、元宵节(正月十五)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5、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6、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主要习俗有祭神,斋戒,沐浴用兰汤。

7、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8、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10、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除此之外还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等习俗。

11、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12、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13、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

1.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腊月三十日,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挂旗、蒸年糕、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如今,漫长的历史岁月已使春节成为象征中国人民团结、幸福、希望的传统佳节

2.元宵节

每年中国农历正月十五都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它的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节

在春光明媚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就要数“清明节”了,时间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它流行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清明节俗活动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清明这一节气正因注入了寒食禁火、扫墓等习俗,才形成节日。自西周(公元前1000左右)起,就有在墓前祭祀祖先的扫墓或墓祭习俗。

4..端午节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5.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少女节。相传起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据《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这种乞巧既是乐戏,也是希望心灵手巧和幸运的到来。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青年女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6.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相传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唐太宗与群臣欢度中秋时,手持吐蕃商人所献圆饼,指着空中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即将胡饼分与群臣共食,从此就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中秋节寄托了人们“花好月圆人团聚”的祈望。

7.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中国古人认为折以插头,可以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燃熏后可以避虫咬,在这“百足之虫,死而未僵”之时,熏佩以避之,犹似端午节熏雄黄一样,是很符合传统卫生习惯的。

12个传统节日的风俗及诗句

1.春节。风俗:放爆竹烟花,拜年,发压岁钱。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元宵节。风俗: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寒食节。风俗:禁烟火,吃冷食。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清明节。风俗:踏青扫墓。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端午节。风俗:吃粽子,赛龙舟。诗句: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6.七夕节。风俗:香桥会,乞求姻缘,拜七姐,斗巧。诗句: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7.中元节。风俗:放河灯,烧街衣。诗句: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8.重阳节。风俗:赏菊赋诗,插茱萸。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冬至。风俗:吃饺子,吃馄饨,祭祖。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0.腊八节。风俗:喝腊八粥,祭祀。诗句: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11.小年。风俗:贴窗花,放鞭炮。诗句: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12.除夕。风俗:吃年夜饭,点灯笼,守岁。诗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