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大学》原文全文及译文

《大学》原文全文及译文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07-04 10:16:13 考研资讯 0次

1.《大学》简介

《大学》是儒家“四书”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著。它实际上是秦汉时期的儒家著作。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

《大学》原为《小戴礼记》中的第42条。宋代程浩、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摘录,编成章节。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成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原文全文及译文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官方学校教科书和科举必读,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大学》提出“三个纲领”(明德、亲民、精益求精)

“八项”(格物、学问、诚、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强调修身是治人的前提,只有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说明了治国平天下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但它并没有指出修身的最终动力来源,仍然只停留在方法论上。

《大学》 全文文字简洁,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都有启示。深受启发。是一本典型的个人修养和社会教育教材。

2.《大学》 原文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于厚德、亲民、精益求精。

知道有寂静可以导致定力;专注可以带来宁静;宁静可以带来宁静;平静会引发忧虑;忧虑可以带来收获。事物有开始和结束,事物也有结束和开始。如果你知道事情的顺序,你就能走捷径。

在古代,欲开化天下,必先治国;欲兴天下,必先治国;欲兴天下,必先治国;欲兴天下,必先治国。欲治国,必先齐家;欲治国,必先齐家;欲治国,必先齐家。欲齐家,必先修身;欲齐家,必先修身。欲修身,必先正心;欲修身,必先正心;欲修身,必先正心;欲修身,必先正心。欲正其家,必先正其心。欲诚其心,必先诚其意。欲诚其心,必先知其然。认识事物就是研究事物。

深知事理之后,就会知道;了解之后,心就会真诚;了解之后,心就会真诚。心诚则心正;心诚则心正。心正了,才能修身;心正了,才能修身。修身之后再修身。家庭安定了,家庭就和睦了。家齐则治国;家齐则治国。治国之后,天下就太平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如果本来是乱的,结果被治理了,那就错了。厚者为薄,薄者为厚,非其所是。这就叫知根本,这就叫知究竟。

第二章

所谓真心实意的人,不应该欺骗自己。如同厌恶恶臭,如同喜爱淫欲,这称为自我贬低。因此,君子必须慎重自己的独立性。小人闲着不好,什么事情都会做。见到君子就会厌恶,就会掩盖自己的坏德,而表现出自己的善行。如果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肺和肝虚弱,对人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内诚外在。因此,君子必须慎重自己的独立性。曾子曰:“十眼所见,十手所指,何等严酷!”富裕的房子,贤惠的身体,宽广的胸怀,肥胖的身体。因此,君子必须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诗》云:“看齐敖,有竹有依依。当你有君子时,就像互相争斗,就像打磨。你傲慢,你吵闹。当你有君子时,就像相互争斗,就像打磨。你不能吵闹。”深如学者,是道人;深如学者,是道人。抛光者是自学;抛光者是自学。妖艳喧闹的,是焦虑的;大声吵闹的人,是威严的;好君子,不能喧哗,毕竟是道家的美德。人民不能忘记无上恩德。

《诗》 俗话说:“剧中,前王不忘!”君子有德而爱亲,小人则享受其乐并从中受益。这就是为什么他直到世界末日都不会忘记。《康诰》曰:“留明德。” 《大甲》曰:“顾向天明命。” 《帝典》曰:“古明君德。”一切都是不言而喻的。

唐之盘的碑文云:“日日新,日新月异”。《康诰》 上面写着:“成为新人。” 《诗》 曰:周虽旧国,其命当新。故君子无所不能。极其。

《诗》 其曰:“国虽千里之外,其民止矣”。《诗》 上面写着:“凶猛的黄鸟停在山角。”孔子说:“止则知止,可以如人而不如鸟”。 “嗯?” 《诗》云:《穆穆文王,于季熙敬之》“为王止于仁,为臣止于恭,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慈,为君止于仁,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仁,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慈,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仁,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仁,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仁,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仁。并与该国人民进行交流。” ,停在字母处。 ” 孔子说:“我是一个听官司的人,我一定保证没有官司!”一个无情的人,不会表达自己的言论,也会害怕民意。这就是所谓的知识。

第三章

所谓修身,在于正心:身有怒,则不能正;身有怒,则不能正;身有怒,则不能正;身有怒,则不能正;身有怒,则不能正;身有怒,则不能正;身有怒,则不能正。如果有恐惧,就无法纠正。如果你想快乐,你就做不到。如果你有忧虑,你将无法纠正它们。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闻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是说,修身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

第四回

所谓齐家,就是修身:所爱之事,应避免;所轻视、所憎恶,应避免;所畏惧、所敬重,应避免;所怜惜,应避免;他在偷懒什么。皮炎。所以,善时知其恶,恶时知其美的人,世上只有少数。故有俗话说:“子不知其恶,苗不知其强”。这就是说,身体不修养,家庭就无法安定。

第五章

俗话说,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人不可教,而无人可教他人。所以君子不出家,而在乡下传教。孝,就是侍奉君王;年轻就是侍奉皇帝;年轻就是侍奉皇帝;年轻就是侍奉皇帝。善良就是为他人服务。《康诰》 他说:“这就像保护一个无辜的孩子。”如果你真心寻求,即使得不到,也并不遥远。没有人不知道如何抚养儿子然后结婚。家有仁,则国家兴;家有仁,则国家兴;家退则国兴;家退则国兴;家退则国兴。一个人贪婪暴力,国家就会混乱。情况是这样的。这就是说,一言一物,可以定国家。

尧、舜以仁而领导天下,百姓从之。桀、纣以暴行天下,百姓随之而行。他的命令与他的意愿相反,但人民却不服从。因此,君子有自己,就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如果他没有自我,他就会寻求别人的帮助。没有一个人不能原谅自己隐藏在身体里的东西,但却可以向别人描述它。所以治理国家在齐家。

《诗》 云:“桃幼时叶清,子归则利家”。他为家人做好事,然后才能教化国家的人民。《诗》云:“兄弟就应该像兄弟一样。”兄弟要像兄弟一样,才能教导国家的人民。《诗》云:“仪式并不算太特殊,就是四大王国。”这是父子兄弟的脚法,然后是民法。这就是说,治国靠家。

第六章

俗话说,为了国家太平,上级老了,百姓就孝顺;上级老了,百姓就孝顺;上级老了,百姓就孝顺;上位老了,百姓就孝顺;上位老了,百姓就孝顺。上位老了,百姓就会兄弟;上位老了,百姓就会兄弟情谊。上位者慈悲孤儿,百姓不加倍;上位者慈悲孤儿,百姓不加倍。这就是君子之道。行恶于上,勿行于下。行恶于下者,勿施于上者。行恶于前,不按序行。如果你对后面做了坏事,不要对前面做坏事。如果你向右行恶,不要向左行恶。如果你向右行恶,不要向左行恶。向左,不交于右:此谓正道。

《诗》云:“福惟君子,民之父也。”爱民所喜,恨民所恶,谓之民之父母。诗曰:“南山以岩为界;师师显赫,万民仰望。”有国家的人就不能粗心。一旦突破,就会被世人屠戮!

《诗》 云:“殷人未失主,不配上天;礼监督在殷,其令不易”。道得民,则国得;道得民,则得国;失民则亡国。所以君子首先要慎重德:有德则有人,有土则有土,有财则有财,有用则有。德为根本;财富就是终点。外在的基础是内在的目的,争民而送物。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因此,如果某件事与某件事相矛盾而出来,那么它也是与所说的相反的;如果某件事与某件事相矛盾并且进来,它也会与所说的相反。

《康诰》 说:“但生活并不总是一样的。”如果你优秀,你就会得到,如果你不好,你就会失去。《楚书》 曰:“楚国无宝,唯有仁慈为宝。”舅舅说:“死人不是宝,仁心才是宝。” 《秦誓》曰:“若有中臣,则断之,无宝也。”别人有技能;他们的心不安宁,但他们有能力这样做。一个人有技能,就等于有技能;人若圣人,则心善;人若圣人,则心善。如果从他嘴里说出来,他就能容忍,从而能够保护它。对我的子孙和人民也有好处。一个人有技能,就会受到惩罚;人是圣人,不服从他,他就做不到。如果他不能容忍,他就无法保护我的子孙和人民。”

只有仁慈的人才会让他流亡,侵略蛮夷,才不会和中国一样。这就是说,只有仁慈的人,才能爱人、恨人。见贤人而不能举人,先不能举人,这是命;见恶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这就是过去。善人所恶,恶人所喜,这就是说,如果扰乱了人性,就会抓住丈夫的身体。故君子若有大道,得之必忠信,失之必骄狂。

生财有大法,生者多,食者少;行之者病,用之者安。则财富恒足。仁者以财致富,不仁者以身致富。上无善仁,下无恶义;没有善义,工作就无法完成;没有善行,工作就无法完成。如果没有国库,就不是他的财富。孟子·咸子曰:“马之屋,无鸡豚;冰之屋,无牛羊;车百车之屋,无群臣牛”。与其有聚臣之臣,不如有贼之臣。”这就是所谓的国家。不以利为利,而以义为利。欲兴国而管钱者,必为小人;他是一个好人。小人报效国家,就会带来祸害。虽然也有一些好人,但都不是这样的。这就是说,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3. 翻译

第一章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译】

大学的根本在于弘扬正直的品德,使人弃旧求新,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只有知道自己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有坚定的志向;有了坚定的志向,才能沉着冷静,不急躁。心平气和,不急躁,才能心安。心静了,才能缜密思考;心静了,才能缜密思考。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收获。万物有根有枝,万物有始有终。明白了这个基本道理,你就会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意译】

古之欲立天下者,必先治国;欲立天下者,必先治国。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照顾好家人、家人,首先要修好自己的道德品德;修身养性,先端正自己的心态;正自己的心,首先要诚心。让自己的想法变得真诚;要想有真诚的思想,首先要让自己的心没有成见、妄想;如果你想让你的心没有偏见和迷惑,你必须首先让你的思想符合道德标准。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道德标准,就必须了解事物的本质。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就必须研究事物,通过实践获得知识。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意译】

通过仔细研究自然,了解上帝创造的奥秘,以达到正直的目的。只有品德端正,认识才能达到深度。只有认识达到深度,思想才能真诚,思想真诚才能有正心。只有思想端正才能修行,只有修行才能拥有和谐的家庭。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世界才能和平。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修身养性是根本。当局势根本混乱时,就不可能妥善管理局势。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东西被低估,而那些自己看不起的东西却被重视的情况。这就是知根知底、深刻领悟的道理。

第二章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意译】

所谓真诚,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欺骗自己。这才叫真正的坦诚。例如,难闻的气味和丑陋的颜色不应该被刻意掩盖,美好的颜色和优美的音乐不应该被错误地掩盖。因此,君子在独处时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小人长期独处,往往会做出各种坏事。而小人见到君子,就会露出良心,热情地讨好他,以获取优越感。不过,人都知道自己的内心,所以装得那么花哨有什么用呢?说白了,就是要做到内心的真实表达,并让其体现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言行。曾子曾说过:“即使有十个人看着我,指责我的错误,这难道是一个严格的要求吗?”财富可以充实家庭,品德的提高可以照耀全身;心灵的扩张可以舒展全身,但内心的净化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君子必须真诚,表现出自己的独到和正直。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意译】

《诗经·卫风·淇澳》 有诗赞叹魏武公的德行:“看,看,岐水岸上的翠竹多茂盛啊!温文尔雅的君子。”犹如疗骨玉石,不断钻研,精益求精。严谨刚毅,光明宏大;有道德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勤奋读书,磨砺玉石,显示出他的修养;严谨坚毅,是他谨慎畏惧的态度;光明堂堂,是他正气凛然的样子。真正有道德、有才华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挑战和困难,都能保持谦虚和冷静,所散发出的道德魅力和精神风采永远不会被忘记。

【原文】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意译】

《诗经》 网上有句话说:“前王之榜样,永远不会被忘记!”君子珍惜并尊重值得敬佩和信任的人,小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和享受。这种道德表现将被人们铭记,并在时间的长河之外传承至今。因此,无论君子还是百姓,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功德。《康诰》 上周的公告告诫康叔叔:“你一定要能显出你的德行。” 《大甲》 伊尹告诫大甲:“必须尊天命,顺天地。” 《尧典》 上面说:“尧帝‘能显高尚品德’都讲德的重要性。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做事诚实、仁慈,注重品德,就可以表现出高尚的品德。”耀!

【原来的】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意译】

唐王沐浴的浴缸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日能新,日日新,新时更新。” 《康诰》 上面写着:“我们还必须鼓励人民创新。” 《诗经》曰:“周虽古国,文王能立新民,承天命,立新国”。这些都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君子做事就应该勇于突破传统和陈旧的束缚,不断追求进步和创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全力以赴。

【原来的】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意译】

《诗经》 云:“方圆千里的城邦,是人们聚集休息的地方!(人只要有德,人们就会依赖他。) )”《诗经》 他还说:“像敏曼这样的小黄鸟也知道如何找到安全的栖息地。”孔子说:“小鸟也知道如何栖息,难道我们人比小鸟还不如吗?”《诗经》说:“威严的文王啊!他不断地发挥他的明德,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关在里面。”一种完美的状态。

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必须仁政,大臣必须尽职尽责,尊敬上级,子女必须孝顺,父母必须慈爱,与国家人民交往时必须相互信任。孔子还说:“听官司时,我仍是一个普通人,但我必须努力消除民间矛盾,避免因正义不公而造成长夜梦痛。”孔子说:“审判之争,与我与人无异;与人有异,则必使民间无争!”使隐瞒真相的人不敢说甜言蜜语,民心因君子之义而大为鼓舞。这就叫知根知底。

第三章

【原来的】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意译】

修身之道在于保持正念。如果心中存在怨恨、恐惧、忧虑或过度追求快乐,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只有平静、平常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你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对外界的刺激要淡然,不应该被杂念分散注意力。看物如未见,听声如未闻,吃如不知其味。这叫修身,在于正念。

第四回

【原来的】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免费翻译]

所谓经营好家庭,关键在于端正自己。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会影响整个家庭成员以及周围社会的认可和反应。一个人要保持良好的品格,首先必须是正直的人,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能够客观地观察周围的人,知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人们往往会偏爱自己所爱的人;他们偏爱自己讨厌的人;他们偏爱自己尊敬的人;他们偏爱自己同情的人;他们偏爱他们所鄙视的人。光。所以,世界上很少有在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能够看到他的缺点,在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能够看到他的优点的情况。因此,有句谚语说:“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也常常不满意自己庄稼的生长”。这意味着,如果你不修复自己,你就无法管理好你的家庭。

第五章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意译】

治国必须从整顿家庭开始。如果家庭内部没有治理,这个人就不可能成功地领导国家。领导人不能直接教育和引导所有人,但可以通过国内的榜样力量影响和感染整个国家。因此,君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影响,向整个国家传授道德和智慧。孝顺父母,是尊重和服从国家领导的表现。尊重长辈也是尊重社会规则的表现。关注他人的福祉,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

《康诰》 中城王告诫康叔:“就像以疼爱婴儿的心情治国一样,即使达不到目标,至少也可以更接近一些。”没有人在结婚前学会过抚养孩子。如果一个智者在他的家庭中提倡仁慈,他也会在整个国家中这样做。如果上位的君主和他的家人事事有礼,那么一个国家就会有人人有礼之风;如果上位的君主贪婪而暴力,那么全国人民就会背叛上位。这是治国理政的关键。这就是一言可以毁事,一个人可以安定国家。构建和谐有序的家庭和社会,是国家持续发展、稳定繁荣的基础。

【原文】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意译】

尧、舜以仁治天下,百姓自愿跟随。介周以残暴残忍的手段统治天下,百姓跟随他做坏事。如果国王颁布的法令与他平时的好恶完全相反,人民就不会听他的。人民也被迫听从他们的命令。如果一个领导人混淆是非、指东指西,他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君子首先要修身养家,保证自己有正确的价值观、精神原则和行为道德。只有认识并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好地帮助改正错误。从来没有发生过当你内心缺乏宽恕时却要求别人宽恕的情况!所以,要想治好国家,首先要整理好家庭。

【原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意译】

《诗经》 上面写着:“桃花开得茂盛,枝叶茂密!美丽的姑娘嫁到婆家,整个家庭就和睦美好了。” ”可以让全家人和睦相处。只有和谐,才能教育国家的人民。《诗经》 俗话说:“兄弟相待”。在家庭中,只有兄弟之间感情和睦,才能教育一个国家的人民和睦相处。《诗经》 俗话说:“有尊严的君子,是世界各国的榜样。”一个人善待父母兄弟,让全国人民效仿,那么人民就会效仿他。这叫治国,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有人说,“每个家庭都是国家的缩影,国家是家庭的放大版”。只有家庭和睦幸福,成员之间互相扶持,才能创造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意志、法律和规范不仅可以信任,而且需要在尊严和平等的前提下得到无条件遵守和满足。

第六章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意译】

治国必先治诸侯国。在这个小国,老年人受到尊重和关注,年轻人学会孝顺、尊重长辈,社会更多人关注独立弱势群体。这才是一个绅士应有的标准。如果有任何令领导不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情,不要要求下属服从;有令下属不悦或违反原则的事,不予执行;在任何你不喜欢的情况下,你都应该坚持遵守正确的规则。道德路线,规范、透明、有条理地处理问题。用这个原则来弘扬政治风气,引导整个国家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意译】

《诗经》 书中有诗曰:“唯有清君子,才能为民之父母。”领导人如果能真正关心民生,把人民群众喜欢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人民群众喜欢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如果人民所憎恶的东西是自己的,那么人民就会拥护他,尊敬他,就像尊敬他们的父母一样。

《诗经》又说:“南山石峰巍峨,周太史尹氏相貌尊贵,人人仰慕。”作为这个国家的守望者,他必须严格谨慎地生活和执政。如果你有恶行,那么全世界人民都会联合起来惩罚你!

【原文】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意译】

《诗经》 上曰:“昔殷朝不失民心,一切行政事务,皆合乎天道!你们应当学习殷祖之命,君王之命,不可违背!修德是关键。君主如果能够以德为先,自然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君子应当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有德的人,才会有人民拥护,有人民就有国家,国家自然就会产生财富。所以,有德之人是立国之本,财富只是枝叶而已。如果不顾根,只注重枝叶,那就很危险了。

君主聚财,民心散;君聚财,民心散;如果把财富分配给人民,那么人民的心就会与君主团结起来。如果君主遵循《诗经》所传达的明智之言,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他就能带领国家走上文明和繁荣的道路。如果有人发表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道德、不符合公共道德的言论,那么他也会因此受到指责和惩罚。同样,如果有人使用不公平的手段来获取利润或财富,他们获得的价值是短暂的,并且可能会因反向效应而损失更多。在社会上,美德是一种宝贵的品质,需要好好对待和珍惜。只有坚持正确的行为,遵守规则和法律,才能长期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原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意译】

《康诰》 书中说:“上帝对历史的命运不会是固定的!”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好的,符合天道的,你就能得到天国。如果不仁慈,违反天法,你就会失去神的同在。《楚书》说道:“楚国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我们国家有很多仁义之士,这些都是我们楚国的国宝!”呼延对被流放的重耳说:“你既是流放者,你作为人有什么宝贵的财富呢?你只有一颗仁慈爱民的心作为你的财富。”

《秦誓》写道:“如果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大臣,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但他头脑简单,有很强的包容性。如果别人有特长或才能,他就会像他们一样。如果别人有智慧和圣人,他就会像他们一样。”这样的人最好能容忍和尊重别人,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和人民。子孙后代将面临危险。”

【原文】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只有仁人志士,才能培养人才,发挥人才,推动人才走向八方,让人才服务万国。这就是说,只有真正仁慈的人,才能爱人、恨人。如果一个有权势的人能够发现

贤才,却不能够提拔他们,即使提拔了也不能够先用他们,这是因为天命啊;他们看不惯坏人,却不能够排斥他们,即使排斥了也不能够远离他们,这是过失啊。这种人喜欢好人所厌恶的,恶人所喜欢的,这就是玷污人性,必然会导致身败名裂。 因此,君子必须遵循大道,必须忠诚信实来获取信任和尊重,必须谦虚谨慎来避免骄傲自大而失去人心。

【原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意译】

生财之道在于,创造财富的人众,消费财富的人少;创造财富的速度快,使用财富的效率高,则财富将保持充足。仁者以财富来改善身体,不仁者则用身体去获取财富。没有在上位的懂得仁义,而有不遵循义却力求利的下属,只有上梁不正,才会有下梁歪呀;没有懂得义的人,其事业必难成功;在一个国家,没有府库里的财货,不属于君主所有的。 孟献子说:“养马骑马的人,不会计较鸡狗的钱粮小钱花费;家里凿有冰窖使用的官员,不会去计较养牛养羊的生息;有百辆马车的家庭,不养那些喜欢聚敛之臣。和拥有聚敛之臣相比,我宁可有盗贼。” 这说明国家不追求私利,而是要追求正义。如果国家过分重视财富,必然会请来小人为官;这些小人的行为会降低国家的品质。如果这样的人执政,虽有好的措施,事情仍难有改善。这说明国家不追求私利,而是要追求正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