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得不偿失!高校为何执着“设摊”招生?

得不偿失!高校为何执着“设摊”招生?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08-04 22:50:46 考研资讯 0次

文字|范秀弟(同济大学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对于高校每年为了争夺高考高分学生而“摆摊”全国招生的做法,高校界的意见基本一致:这件事得不偿失,应立即停止。但令人不解的是,高校派出人员规模和对“堡垒”的渗透程度有增无减。

得不偿失!高校为何执着“设摊”招生?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招生工作的当下,高校为何如此痴迷于这种反科技、高耗能、低效的做法?这类大学招生问题值得探讨。

“设摊”招生弊处多多

纵观高校“失速”招生的不良行为和后果,称之为“堕落”也不为过。

一是扰乱教育秩序。高考招生季是师生最忙碌的最后阶段。此时派遣大量教职员工(包括研究生),势必打乱正常的工作节奏,甚至导致即将毕业的师生难以拍出“全家福”毕业照。同时,外出招生的工作人员有时一天见不到几个顾问,心里还是感到无聊或烦躁。

其次,教育经费被浪费。不言而喻,大学派人到处“摆地摊”是要花不少钱的。更可悲的是,高校在指定地点“摆地摊”招收学生,有时还要向当地中介机构支付“摊位费”。所有这些钱都属于国家。

最后,出卖教育的尊严。为了吸引高分考生,一些高校招生人员经常或明或暗地宣传自己的学校,贬低其他学校,甚至私下“捣乱”。一些大学招生人员向高分考生许诺不合理的奖励,导致高分考生比较各学校的“投入”数额。这种刻意迎合或取悦高分考生及其家长的行为,并不是出于对人才的喜爱,而纯粹是出于对“分数”的依赖。

总之,高校为了招收高分考生,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与教育宗旨背道而驰。

高校“折腰”也有隐情

在全社会对高校录取分数线过于敏感的背景下,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高校并不合适。事实上,高校并不知道派人“摆摊”招收学生并没有实质性作用。他们也明白,不同考试成绩的考生在学术能力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但他们也无可奈何。

一是上级管理部门重视指标数据。高校及其专业的录取分数往往会影响上级部门对高校及其专业的看法。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从上级获得的投资数额,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于是,高校对于高考录取分数自然是“一分钱一分货”。

二是社会商业机构出于营销目的故意夸大高考录取分数线。他们通过编制名不副实的排名或曲解相关分数来维持需求和“人气”。一些排名机构刻意将大学录取分数的排名描述为生源质量、办学水平、甚至学校声誉。这纯粹是误导。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还将大学专业录取分数线的波动视为该专业未来就业的标志,这是非常荒唐的。

第三,学生和家长对院校和专业的了解往往很肤浅。他们不愿意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更愿意接受现成的数据或解释。事实上,关于高校的专业水平和就业前景,从学校网站上查看专业课程和师资情况更接近事实。然而,很多考生和家长更相信排名数据或者商业机构人士的说辞。有时,高校依靠频繁更换专业名称来吸引考生,其效果比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要好得多。

总之,在社会各方普遍浮躁、短视、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下,高校在招生分数上不得不做出妥协。

摆脱桎梏应多措并举

高校要想摆脱“分数”的束缚,规范招生,管理部门需要拿出对策。

一是制定有效政策,确保招生方向正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各高校“要逐步减少海外招生推广团的数量,进一步拓展在线咨询服务渠道”。虽然这是近五年来连续第二年提出这一要求,但这一政策力度并不足以让高校退出招生“相互竞争”。

这是因为这里有一种“剧场效应”,即电影院里只要前排的人站起来,后排的人也会陆续站起来,以免遮挡视线。因此,只要一所大学还在“摆地摊”争夺高分生,其他大学就一定会加入进来,没有哪所大学敢轻易退出。事实上,高校强烈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协调高校达成共识,停止无意义的招生竞争。

此外,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不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或只公布高考分数范围的做法,从源头上防止某些人“翻新”高考录取分数线。

二是鼓励名校率先摆脱“夹尖”招生的光荣。这里的“名校”泛指国内一流大学,其中大部分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摆地摊”招生的问题主要出在名校,因为只有他们有财力、有资源去不计成本地投入。然而讽刺的是,名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纳税人的钱应该精打细算,但很多名校并不因此而感到羞耻,反而感到自豪。

事实上,名校一般都不缺学生。他们只是为了争夺高分候选人,而这背后的驱动力就是“唯分论”。 “掐人”不仅损害了名校的尊严,也损害了教育的价值。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发现严重违规行为的,要及时发出警告,对问题严重的高校适当减少国家资助。

三是鼓励特色发展,提供多元化招生支持。高校招生工作的初衷是招收匹配的学生。考生的高考成绩与选择哪所大学没有必然联系。今年招生季,部分师范院校、警校、职业院校受到高分考生青睐。这是一个好现象。

长期以来,虽然有关部门强调高校特色发展,但分类评价的结果往往异化为分级评价。综合性、研究型院校始终排在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院校之前。这也是考生根据成绩选择“名校”的重要原因。

只有高标准、有特色的各类高校建设起来,各类知名大学越来越多,多元化人才的理念才会被更多人接受,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贡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差异等特点进行理性选择。学院和大学。这样,就会形成学生择校多元化、高校招生多元化的局面。

四是加强舆论引导,推广网上招生模式。高校不应抱怨公众看问题流于形式、盲目跟风,而应主动澄清问题、引领文化。客观地讲,高校利用网络招生平台宣传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解答学生和家长的具体问题。这种招生模式不仅方便高校专职人员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也方便学生和家长随时提供反馈或获得及时信息。反馈。

无疑,网络招生是一种便捷、经济、高效的招生模式,但其价值在于通过这种模式树立高校形象,展现高校魅力。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认可,尊重学生的理性选择,实现学校、学生、国家的“双赢”。对于这方面表现突出的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表彰和宣传。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