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一校一品丨成都市沙河中学校:一沙一世界,一物一成长

一校一品丨成都市沙河中学校:一沙一世界,一物一成长

作者: 头条共创 2024-09-28 20:49:42 考研资讯 0次

成都市沙河中学,又名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沙河校区,是金牛区政府举办、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领导的一所公办初中。 2020年9月开业,秉承“师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立德树人,广博才干”的校训精神,以学习者为中心中心以适应未来为宗旨,致力于建设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社会认可的“新”学校。

自成立以来,学校积极打造“巨沙学习社区”品牌,旨在将学校建设成为链接丰富教育资源、融合多元学习方式、促进师生、同伴共同成长的学习社区。

一校一品丨成都市沙河中学校:一沙一世界,一物一成长

以文化育人,促进师生成长

巨沙博物馆是学校为凸显学校教育理念、表达学校内涵和个性而打造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这与传统博物馆主要展示藏品不同。它收集并展示与师生生活相关的普通物品。旨在整合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策划和实施各类主题展示项目。它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整合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多种可能,从而达到让学生与他人沟通、了解生活、了解世界的目的。

学校逐步构建了以“巨沙博物馆”为教育核心区、聚集各类“微学习空间”的学校文化环境,策划实施了2个博物馆主题展览、10余个微展览,开发了4门博物馆资源课程。随着品牌项目的实施,学生通过场景学习连接知识、连接他人、连接生活、连接世界,在观察事物、认识人、讨论世界中成长。

《一个学校的诞生》是巨沙博物馆举办的首个主题展览。展厅展出了学校建设过程中收集的数百张设计图纸、数十种建筑材料,以及以“工人之手”为主题的图片展和师生设计的装置艺术等,展示学校的创建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一所学校的建设不仅仅是物质材料的堆砌和施工技术的支撑,更是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希望。

《老师们的中学时代》是巨沙博物馆举办的第二次主题展览。场景是沉默的老师,老师是行走的场景,老师本身就是教育资源。学校通过展览设计促进师生互相“看见”,收集教师中学时期的“文物”:试卷、笔记本、日记、作业、文具、电子产品、证书奖品等,并链接通过物理呈现所呈现的对象。时代背景、社会发展、教育经历、成长故事。

链接世界,绘制巨鲨路线图

课程是联系师生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桥梁。学校课程建设以“聚集”为手段,将学习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纳入课程体系;并以“聚”为目的,将学校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汇聚在一起,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适应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将巨沙课程分为公民素养、人文素养、科学思维、运动与健康、艺术美学、综合实践六大课程群。根据课程性质,分为基础类、扩展类、特色类三类。

该课程的教育目标解释如下:聚集能量——,践行健康。每个学生身心健康,能快乐玩耍,自律,热爱体育锻炼,热爱劳动和创造,能给他人带来健康的氛围,有一定的号召力,具有团队精神。巨智—— 善于学习。每个学生都热爱学习,并不仅限于学习知识和技能。他们专注,能够合作,有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创作出有自己观点的作品。裘德——修身养性。每个学生都诚实守信,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感,热爱现在的生活,能与他人友好交往,能给他人和集体带来温暖。聚气——毅力。每个学生都坦诚开朗,有目标感,有成长心态,能坚持自己的热情,能在失败中坚持下去。

收集成长,推动体验式德育

学校依托“巨沙学习共同体”建设,大力推进“体验式”德育,以文化教育为主线,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校本德育工作思路逐步清晰,德育成效逐步显现。

以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为基础,以实物展览和主题发现为基本呈现方式,设计了《一沙一成长,见证故事的力量》 《博物馆中的世界》 《爱世界爱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4 门博物馆课程,让学生通过博物馆了解人、了解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

《奔向红色中国》党史教育与实践综合课程。以党的百年历史关键节点为线索,开发了《红色记忆,探寻党史地标》六门党史微课,组织了“红色奔跑,追寻党的足迹”体验活动。利用两个月的课间体能训练,359名师生一起跑了25天,每人每天一公里,累计红色里程8975公里。他们每天都会到达一个小地标,学习与之相关的党史知识。融合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内容,用亲身经历感知党的历史,致敬红色中国。

同时利用各类非正式学习空间开设“第二课堂”,实施跨学科综合课程,让每一个教育空间都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场所。目前,学校已开发设计了23门校本特色课程,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有《天空农场》、《西游记》、《英语电影欣赏与戏剧体验表演》、《当人类》等。 《星光闪耀》、《装置艺术设计》等。

学生是活的个体,学校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其成长的“教育场”。 “聚沙学习社区”逐渐成为校园生活的“场”和非正式学习的“大课堂”。 ”,是课程创作的“试验场”,也是师生关系和记忆流动的“故乡”。

(潘欢欢区教育宣传文/图)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网站分类